鑒于短期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形勢尚不穩定,美元短期仍會延續反彈之勢。但長期不排除美元再次探底的可能性,投資者可以把握美元波動機會,對大宗商品進行波段操作,重點可關注基本金屬和能源化工類品種。
美元指數走出W底形態
自2011年1月以來,因美國持續量化寬松政策,以及歐洲為應對通脹風險而實行加息,使得美元指數從81附近一路下滑至72.67的低點。5月初,因美國較好經濟數據及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的退出與市場預期一致,美元出現反彈。與此同時,歐洲債務危機憂慮、黃金及白銀價格大幅跳水,使得投資者避險情緒上揚,美元指數上揚至76.366.5月下旬以來,美國PMI數據走弱與歐洲較好的經濟數據形成鮮明對比,受此影響,美元指數出現短暫回落。近期內,因歐洲央行拒絕直接參與第二輪希臘援助計劃,標準普爾將希臘主權債務評級從“B”級下調至“CCC”級,美元指數再次出現強勁反彈。技術面來看,美元指數從前期單邊下跌逐漸走向震蕩,6月份以來的上漲使得其出現了短期的“W”底形態。從指標背離來看,美元指數的下跌與MACD底部的走高形成了“底背離”走勢,短期內美元仍有反彈走高跡象。
美元與大宗商品反向而動
從美元指數與大宗商品的相關關系來看,美元指數與大宗商品長期內呈現負的相關關系。從2010年以來相關程度來看,美元指數與能源、金屬的負相關關系較強,與農產品、貴金屬的負相關關系不如前兩種類型的商品。這種與農產品較弱的負相關關系一方面是由于農產品的季節性因素在短期內形成主導;另一方面,天氣因素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力也會在某一段時間超過美元因素。而以黃金為代表的貴金屬從2010年以來持續走高,與美元指數漲跌互現形成鮮明對比,國際資本與對沖基金在貴金屬市場上的投機行為使得其與美元指數的負相關程度較之以往變弱。5月份以來,美元指數與大宗商品呈現出較強的負相關關系。無論是5月初美元指數強勁反彈與原油、白銀期貨的暴跌,還是近期美元指數上揚與大宗商品價格延續弱勢,都很好反映了這種負相關關系。
美元中長期依舊弱勢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以及全球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走向是近期決定美元后期走勢的三大因素。首先,歐債危機焦點在于希臘,當前希臘信用評級已降至全球最低,同時歐元區各成員國及歐洲央行在希臘問題上的觀點不一致,使得投資者很難對歐元保有持久信心。盡管英國以及歐元區為對抗通脹所采取加息政策預期能夠短期支撐歐元反彈,但是長遠看也會加重希臘等二線國家經濟惡化的可能性,最終仍可能沉重打擊歐元。因此歐元區經濟健康復蘇才是歐元強勢的根本動力,不過這一點從近期德法等國經濟數據和先行指標中沒有得到體現。同樣,其他經濟體的表現也沒有亮點可言,市場出現二次衰退的風險正在不斷提升,避險資金涌向美元的趨勢也時有形成,成為美元上漲的重要支撐。
但以上因素顯示了此輪美元走勢中被動上漲的過程。而在當前歐債危機出現短暫喘息時,美元指數又從76以上的高位逐步下滑至73附近,表明在沒有外界干擾的前提下,美元弱勢將得到延續。美元弱勢原因有二:一是全球進入加息周期,而美聯儲在QE2結束后,盡管沒有推出QE3,但可能出現過渡性政策以促進經濟復蘇,加息則更是遙遙無期,市場預計美國加息最早也將到明年1月;其二,美國經濟數據出現下滑,使得投資界對于美國經濟復蘇的前景產生擔憂情緒;其三,美國債務上限問題的解決過程以及問題本身所遺留的后果都將對美元長期走勢產生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