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本周提高存準出乎市場意料,但鑒于通脹率持續飆升且看來尚未見頂,最新訪問分析師普遍預期,中國央行最早可能于本月底即宣布加息.不過考慮到實體經濟回落明顯,未來不對稱加息的可能性更大。
同時,過度動用存準不可避免會沖擊到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所以分析師也預期,未來存準調整步伐可能放緩,下半年或再提高兩次,甚至不排除轉向。
調查結果顯示,市場預期中國央行很可能在6月底7月初加息一次,幅度約25個基點,屆三季度末,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將分別達到3.5%和6.56%。
中國5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創下5.5%的34個月高點,目前市場預計CPI可能在6月突破6%并達到峰值.雖然央行剛宣布年內第六次提高存準,但主旨是回收流動性,對沖超預期的新增外匯占款。
而再一次加息則將劍指高通脹,是力圖按下"通脹猛虎"的頭而繼續發力.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就認為,周二準備金率上調之後,央行可能還會加息,今年底之前可能會加兩次息。
"我們預計年內加息一次,預計央行會在6-7月加息,究竟是6月底還是7月初差別不大."申銀萬國證券宏觀分析師李慧勇亦持同樣看法。
截至5月,中國CPI已經連續11個月高于3.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這已是過去10年中中國第三次出現短期實際利率為負的情況,之前兩次分別持續了15個月和21個月.而自去年10月以來,央行已經連續四次加息.目前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為3.25%和6.31%。
但從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和統計局數據傳遞出的訊號顯示,工業增速處于下滑以及消費增速保持平穩小幅回落,都表明宏觀調控正繼續顯效,經濟增速處在回落過程之中.因此防止政策"超調"的呼聲,也逐漸響起。
中信建投宏觀分析師胡艷妮表示,"現在是負利率、經濟也不是很好,央行有可能采用不對稱加息,以減少對經濟的沖擊。"
受訪分析師普遍預計,從四季度開始直到明年一季度末,存款利率有望再上調一次到3.75%,而貸款利率則有望一直維持在6.56%不變。
華寶信托宏觀分析師聶文指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這一指標比較滯後,貨幣政策從去年10月份從寬松向正常轉換的過程將反應在10-11個月的CPI指標上,加上產出缺口縮小,無論從翹尾因素還是新漲價因素看,從7月份開始,CPI上漲的動力將減弱,加息概率亦隨之下降。
存準率調整步伐放緩 甚至可能轉向
盡管中國經濟已經呈現放緩態勢,但緊縮政策仍難言松綁.不過受訪分析師稱,自1月以來,存款準備金率每月一次的上調頻率在今年下半年或將放緩步伐,甚至不排除將向下調整的可能。
李慧勇表示,目前來看,下半年央票到期量不大,所以以對沖到期量而上調存款準備金的壓力不大.但如果出現當月外匯占款很多,或者其他不確定因素,也有可能為了對沖而繼續上調準備金。
聶文亦指出,過度使用調整存準的這一數量工具可能會引發一些負面作用,包括影響資金配置功能,使得正常經營的、符合結構調整的生產活動受到抑制,亦將損害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過度使用調存準不符合利率市場化的方向,而且政策性因素過度對經濟健康發展不利,而加息是更好的手段,也可能只加存款,不加貸款,"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