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標準普爾(StandardPoor`s)將希臘評等連降三級至“CCC”,使該國評級成為全球最低,標普稱希臘如果債務重組就可能被認為是違約。
然而,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悄然面臨比希臘更加危險的國債違約風波。
此前,美國財長蓋特納明確警告,如果美國國會不能在8月2日前提高舉債上限,那么美國國債將可能違約。
然而,在對沖基金看來,圍繞著歐美國債的不同程度違約風險,他們卻謀劃著自己的“火中取栗”套利策略。
日元套利被迫“回流”
只是,越演越烈的美國巨額國債違約風波,卻令上千億美元的日元套利交易“如坐針氈”。
截至6月14日19時,美元兌日元匯率回到80.18附近時,美元指數卻徘徊在74.43附近,但在三個月,美元兌日元匯率一度逼進80.18時,美元指數則處于76.50。
在多位外匯交易員看來,日元套利交易新一輪回流潮,無疑是造成日元兌美元匯率前后關聯度相差偏大的重要推動力。
“盡管近期日本經濟數據同樣不夠理想,但日元套利交易者更擔心美國國債違約風險帶來的投資收益大幅波動。”一位外匯交易員透露,“從上周起,日本保證金散戶交易者與企業已開始將持有的美國國債轉為日元,某些日元套利交易者一次性就回流上億美元資產。”
這股日元套利回流潮,同樣引發一波買漲日元、沽空美元的浪潮。
據CFTC最新數據顯示,6月7日當周以事件驅動型與外匯投資型對沖基金為主的外匯投機客的美元凈空倉規模較上周大幅增加72.5億美元至229.8億美元;而他們的日元凈多頭寸則較上周增加19279口 (12,500,000日元為1口) 。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負責人格羅斯對此認為:“由于美元長期維持低利率導致美國國債收益難以跑贏通脹率,持有美元的外國投資者最終會質疑美國國債、票據等的信譽。”
不過,比起質疑美元與美國國債信譽更急切的,是日元套利交易必須盡早應對美國國債違約的潛在風險。
通常日元套利交易的具體操作模式,是日本機構與散戶借入低息日元,換成美元并投資美國AAA評級國債或具有保本功能的貨幣基金,并以上述國債與貨幣基金份額作為全額抵押物“融資”,以放大杠桿融資倍數并投資美國股票等高收益資產。
但是,從美國財政部警告美國國債可能出現違約風險后,部分美國商業銀行已要求日元套利交易者必須增加一筆現金,作為美國國債“違約”的抵押資產額外保證金,令日元套利交易者擔心國債抵押物已無法支撐原先的投資收益模型。“很多日元套利交易者不得不縮減日元套利的杠桿融資規模,回流部分投資資金回到日本。”
如今,日元套利交易的另一項杠桿融資抵押物——貨幣基金份額,同樣遭遇美國國債違約風險的沖擊。
“部分美國投資銀行與經紀商正對貨幣基金抵押風險重新估算,有些認為短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上漲300-400個基點,貨幣基金才會跌破保本的面值(凈值跌破1美元),而有些則認為150-200個基金就會導致貨幣基金面值跌破1美元。”上述外匯交易員透露,“這將影響到400億-500億美元的日元套利交易資金能否延續原先的高杠桿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