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經濟數據對市場的負面影響開始“發酵”。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跡象越發明顯,與此同時,歐洲央行與德國政府就救助希臘問題意見不一引發市場擔憂,受此影響,美國股市連跌6周,創下自2002年秋季以來最長的下跌周期,道瓊斯指數更跌破12000點大關。
資金撤出美股
近期,美國公布的多項經濟數據嚴重打擊投資者信心。美國房價再次跌至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失業率回到9%以上,美聯儲發布“褐皮書”顯示美國部分地區經濟復蘇減速,甚至有市場人士擔心,美國經濟將二次探底。
受此影響,上周五美國股市延續下跌勢頭,道瓊斯指數自今年3月份以來首次跌破12000點,并抹平了今年以來的大部分漲幅,納指已跌破去年年底收盤點位。本周,美國將公布5月份零售銷售、新屋開工等經濟數據,市場對此并不樂觀,美國股市或將繼續下跌。
全球資金流動研究機構EPFR Global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8日的一周內,共有63億美元資金撤出美國股票型基金,資金流入債市等低風險資產,顯示更多投資者擔心股市將持續下跌。
除了美國股市,歐洲以及新興市場股市也連續下跌。其中,泛歐道瓊斯Stoxx 600指數上周累計下跌2%。
大宗商品普跌
除了股市,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也影響到大宗商品市場。由于世界最大產油國沙特阿拉伯增加石油供應,上周五紐約商品交易所7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大跌2.64美元,報收每桶99.29美元。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基本金屬期貨價格普跌,其中又以鋁價跌幅最為明顯。
除此之外,標普公司警告法國面臨評級風險,投資者對歐洲債務問題的擔憂增大導致歐元走弱,美元走強也對市場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受到美元走強削弱黃金保值吸引力的影響,上周五國際金價下跌0.9%,報收每盎司1529.2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