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大宗商品市場就像是“孩兒臉”,陰晴不定、變化莫測。經歷前期一輪下跌,近日商品出現持續反彈,原油一度重新突破100美元大關,倫敦金屬也連日上漲,國內多數商品也是走出“多連陽”行情。就在市場猜度商品是否就此止跌企穩后,昨日商品市場又上演“普跌”戲碼。專家稱,短期內商品難以走出趨勢性行情,后市或步入“震蕩市”。
商品整體下挫 農產品相對抗跌
周四,大宗商品連續多日的反彈被澆涼水,整體而言,商品全天走勢低迷。國內金屬和能源化工品種基本收跌,農產品表現相對抗跌,但漲幅有限。國外方面,隔夜紐約原油大跌,拖累外盤走勢。業內人士表示,影響商品市場的主要原因包括,股市急挫以及數據的利空。
永安期貨分析師郭誠認為,昨日中外經濟數據都顯示經濟增速放緩,打擊了投資者信心。而且最近股市對于期市的引領作用明顯,股市走低,也對商品價格有所拖累。
倍特期貨分析師劉明亮表示,“周三晚間,外盤股市、原油、金屬暴跌,國內股市周四也出現跳水,拖累大宗商品市場。”
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周小球也告訴記者,近期,來自于股市的壓力給商品市場帶來很大影響,商品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滯漲特征,部分商品甚至出現了明顯下跌。
從數據方面看,國內PMI下降,顯示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且短期內難以改變。而美國經濟數據欠佳也導致隔夜外盤大幅下挫,從而連累國內商品市場。
相對于金屬,農產品的金融屬性要較差,對宏觀數據的反應有限,因而昨日農產品相對抗跌。“一方面,農產品不是對宏觀經濟周期很敏感的商品;另一方面,全球氣候多變,市場仍會擔心農產品今年的產量,從而支撐農產品價格。”上海中期分析師見驚雷表示。
周小球認為,在農產品中,豆類因為下游產品可能的提價影響而表現較好。整體上來看,由于階段性的惡劣天氣依然可能對農作物的產量產生影響,預計在未來1-2個月內,農產品繼續上漲的可能性較大。
后市商品以震蕩調整為主
近期的商品市場走勢很不明朗,被問及后市,業內人士多維持“震蕩”的觀點。上海中期分析師經琢成表示,后市還將以寬幅震蕩為主,暫不會出現趨勢性行情。因為宏觀環境短期內不會有明顯波動,國內政策調控力度或將隨著后期通脹壓力減小而緩和,但是前期調控措施將逐漸產生效果,所以整體上寬幅震蕩的可能性較大。
“商品后市走勢將與各國政府對控制通脹的態度關系緊密,難以再度大漲。但實際流動性的寬松又會對商品價格有所支撐,最近商品將會以震蕩盤整為主,重點關注QE2到期后美聯儲的后續政策。”郭誠表示。
見驚雷認為,商品后市不宜過分看空,震蕩將是主旋律。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春節以后,國內商品下跌幅度已經較大,擠掉了去年以來的大部分“泡沫”。二是今年國家宏觀調控主動的、有控制地降低了經濟發展的目標和速度,這種調整帶來的需求減少,是在國家可控范圍之內的,不是不可控制的熊市,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今年不是牛市,因為國家在調控,調控力度沒有減輕;也不是熊市,因為經濟可以控制,所以應該稱之為“震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