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QE2)臨近尾聲之際,美聯儲未來的貨幣政策走向備受市場關注。雖然油價上漲帶動通脹預期升溫,呼吁美聯儲加息的聲音絡繹不絕,但美國經濟基本面仍表現平平,未能給美聯儲創造太多“退出空間”。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QE2如期結束后,美聯儲將不會急于退出寬松政策,而是在對經濟復蘇狀況進行一段時間的考量后,再慎重選擇退出時機。
經濟駛入慢車道
受油價上漲等因素影響,今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的前進腳步放緩。美國商務部5月26日公布的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速修正值為1.8%,與初值相同,較去年第四季度3.1%的表現出現明顯回落。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能源價格走高將繼續對美國經濟形成負面壓力,預計今年接下來的時間里美國經濟僅可能出現微弱好轉。標準普爾首席經濟學家大衛·韋斯預計,美國第二季度GDP增幅將繼續維持在2.5%,下半年經濟增幅或升至3%,全年經濟增幅在2.7%左右。
拖累美國經濟復蘇的最大障礙來自房地產市場。雖然距泡沫破滅已近三年,但美國房地產市場仍舉步維艱,泡沫期間大量開工建造的房屋不斷積壓,成為籠罩在房市頭頂的巨大陰影。庫存短期難以消化加上美國居民的住房消費觀念出現變化,導致房地產銷售數據持續低迷,房屋價格跌勢難停。
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2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美國住房價格同比下降5.5%,為兩年來最大跌幅,環比降幅也達到2.5%。帕特濃集團經濟學家理查德認為,止贖房屋大量入市及折價銷售影響了整個房地產市場,對房屋價格形成下行壓力。
“房市仍面臨待售房屋庫存巨大的問題。”道明證券策略師穆蘭尼認為,房價需要在消化掉積壓的待售房屋后才能顯現上漲動能,而二手房供應過多和止贖房產遏制了新屋市場。
不止是房地產市場,自2009年以來一直作為美國經濟復蘇“領頭羊”的制造業近期表現也差強人意。美國ISM制造業指數自今年1月份以來已連續三個月在60-61左右徘徊,其中4月份60.4的表現更較3月份小幅下降,顯示制造業擴張步伐放緩。
另據美國商務部5月25日發布的報告,受飛機和汽車等運輸設備需求大幅減少影響,4月份美國耐用品訂單總額環比下跌3.6%,遠遠超出市場預期的2%,創六個月來最大單月降幅。剔除國防產品和飛機外的核心資本貨物訂單4月份下跌2.6%,逆轉了3月份增長5.4%的上升趨勢,顯示私人部門需求正在下降。
分析人士認為,一季度美國制造業擴張步伐放緩,主要是受到日本大地震和海嘯給美國制造業產業鏈帶來的沖擊,預計這一影響還將持續到第二季度。需要注意的是,制造業活動的放緩將傳導至經濟的各個領域,這意味著美國經濟整體增長也將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