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跡象顯示,當前資本凈流入的壓力沒有得到緩解。
繼日前公布的一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顯示,一季度資本項下順差攀至高位之后,外匯局25日公布的代客結售匯數據顯示,4月份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為447億美元,環比上漲9.3%,同比則增加22.8%。
這一數據雖然低于今年1月份684億美元的歷史最高,但是明顯高于2、3月份的數據,也處于歷史高位。
外匯局地方分局人士告訴記者,一般而言,進出口差額是影響結售匯變動的主導因素。4月份貿易順差為114.3億美元,較3月份的順差明顯增加。因此,結售匯順差增加也在預期之中。此外,在人民幣升值背景下,居民和企業持有外匯的意愿降低,更傾向于將外匯資產轉換為人民幣,也會推高代客結售匯的順差。
招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撰文稱,銀行代客結售匯數據是監測國際資本流動的重要指標。在正常情況下,外匯占款和銀行結售匯是國際資本流入的不同表現形式。
但銀行代客結售匯數據較之外匯占款有獨特的優點。其一是在歷史上外匯占款可能受異常值的干擾,如2007年12月。其二是比較銀行代客結售匯數據和同期的銀行代客收付匯數據可以更好地觀察經濟主體持有外匯的意愿。而且,從銀行代客結售匯數據觀察,2010年以來,中國股票市場的走勢與國際資本流入的走勢基本一致。
根據央行此前公布的數據,4月份新增外匯占款為3107億元。雖較3月份回落23.8%,但比對歷史數據發現,外匯占款仍處高位,對流動性造成的壓力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