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的一輪暴跌,成為市場近期最為關注的焦點。CRB指數由高點370.72點修正至上周低點333.5,其中,包括原油、貴金屬、農產品等,均有相當程度的下挫,這直接引發大宗商品是否出現泡沫的諸多討論。
大宗商品長達10年的“黃金牛市”是否面臨拐點,成為多空兩大陣營爭議的焦點。
在原油市場上一直有著強大號召力的高盛,兩度向客戶提示原油風險,隨后,高盛再度重申減持大宗商品的觀點,并表示未來3到6個月可能會下跌。高盛的三份看空報告,使得整個大宗商品市場變得動蕩不安。
長期看空黃金的巴菲特,則在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上表示,黃金價格可能存在某種泡沫。巴菲特說,購買任何不能用于生產的資產,都只能是賭博,買家總是期望會有人出更高的價錢接盤。
與此同時,摩根士丹利則站在多頭陣營。其商品研究部門主管表示,摩根士丹利仍然非常看好原油和玉米,也看多小麥和黃金。此外,“做空之神”約翰·鮑爾森也表示依然看好黃金、白銀。
對于多空陣營的分歧,安本資產亞洲策略師彼得·埃爾斯頓認為,近期的商品下跌可能是對前期部分品種漲幅過大的技術性修正。不過,商品的大跌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投資人對于抗通脹前景的憂慮,許多經濟體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勢必會降低商品的需求。
在摩根士丹利華鑫的一位基金經理看來,在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挫的諸多因素中,最應當為人們所關注的就是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國需求的變化,對中國經濟放緩的預期近期越來越強烈。
一位掌管QDII的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大宗商品如何演繹是一個全球需求的問題,如果中國持續緊縮,需求的回落也會影響到大宗商品的走勢。此外,目前是一個很微妙的時點,美國加息不一定很快會出現,但市場普遍預期美國不會實施比目前更為寬松的貨幣政策。市場預期美國會在明年1季度初加息,隨著時間的接近,這也會對大宗商品的價格帶來擾動。”
“目前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修正無法確認是拐點的到來。”上投摩根認為,本輪下跌主要原因包括投機性資金過分涌入商品市場,價格有大幅波動都可能引發大規模連鎖反應;其次,對全球經濟前景不樂觀的預期,衍生未來對能源需求的放緩;第三,美元的反彈也導致主要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回跌。“當投機性因素慢慢消化后,商品市場需回歸基本面來判斷是否拐點的來臨,觀察重點即為全球景氣的復蘇與美元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