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從2011年5月18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今年第5次上調。分析人士認為,超出市場預期的調控組合拳將加快近期國內商品市場的探底步伐。
據期貨日報5月13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昨日晚間宣布,從2011年5月18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后,大型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高達21%,再創歷史新高點。中小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也將高達17.5%。這已經是央行自去年以來第11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也是今年第5次上調。分析人士指出,在4月份宏觀經濟數據公布后的第二天,央行祭出“提準”和“重啟3年期央票”的組合拳出乎市場預料,這也體現出了決策層奮力應對通脹壓力和流動性過剩的堅定決心。存款準備金率的再次上調或將導致大宗商品繼續尋底,股指也將延續弱勢格局。
“提準”超市場預料
宏源期貨研究中心總經理馬春陽告訴期貨日報記者,此次“提準”大大超出市場預料。首先,4月份廣義貨幣(M2)增速已降至16%以下,貨幣供應量已經回歸常態,多項經濟增長領先指標也出現了回落,市場普遍預期緊縮政策出臺的頻率或將降低。其次,央行昨日發行了400億元的3年期央行票據,3年期央票與存款準備金率在使用效果上類似,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今天這兩大工具同時‘祭出’,顯示出央行對控制通脹預期的決心,另一方面也表明市場對經濟數據尤其是通脹的預期過于樂觀。”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解釋說,盡管3年期央票重啟發行,但在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量依然較大和外匯占款較多的情況下,僅憑公開市場操作難以完全回收過多的流動性,這是再次“提準”的主要原因。
據估算,此次“提準”可一次性凍結銀行資金3700多億元。“緊縮政策如同‘雙刃劍’,控通脹的同時經濟增長也會大幅放緩。”銀河期貨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付鵬表示,持續的緊縮已經導致目前國內市場資金異常緊張,民間拆借利率高企,各種融資渠道均都處于緊繃狀態,部分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已受到明顯影響。連平認為,相比今年前4個月,當前通脹壓力趨減,貨幣政策在穩健基調不變的情況下會適時微調,較一季度趨松。付鵬也認為,持續緊縮的貨幣政策或將在6月份進入轉折點。
商品或繼續尋底,股指延續弱勢
一德期貨分析師楊志昌認為,超出市場預期的調控組合拳將加快近期國內商品市場的探底步伐。“國內商品期貨已經處于下降通道,調控‘靴子’落地預示著本月再度緊縮的可能性減小,商品期貨連續大幅殺跌的動能減弱。”但他預計,期價見底仍將是一個漫長過程。
“緊縮政策密集出臺會引發國際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速大幅放緩的擔憂,這將給全球商品市場‘當頭一棒’。”付鵬表示。
馬春陽認為,除再次“提準”外,仍有多方面因素使未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繼續走弱:一是美歐等西方主要經濟體經濟復蘇力度減弱;二是市場預期美國不會開啟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導致資金回流美國,美指大幅走高;三是美國較高的原油庫存量和中東局勢的緩和,將使油價高位回落。另外,“提準”對股市的增量資金構成較大壓力,金融板塊受到的影響最大。未來一段時間,股指將振蕩尋底,弱勢格局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