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馬來西亞天然膠最大的進口國,占大馬總出口額的38.6%。
因為需求,中國積極發展橡膠種植產業。然后,2010年中國氣候異常,各種自然災害頻發,大部分植膠區相繼遭受到冬季寒流、春季干旱、夏季水澇的侵害,不過總體而言,由于新開發膠園的增加,中國天然膠生產狀況保持平穩。
自2000年以來,中國隨著天然膠市場發展的推動,國家種植補貼,膠農積極看待橡膠產業價值,一些收益欠佳的果園、旱坡作物都改種為橡膠,10年時間里,植膠面積增加了62%,約37萬公頃。
提高產品一致性
據報道,中國自行培育并已達到推廣級的橡膠樹品種有50多個,而橡膠實驗站在海南、云南及廣東植膠區則建立了11所。
在產品加工方面,小工廠被整合成為萬噸以上的大廠,如海南農墾,將80多家整合成目前的14家,大大提高了產品的一致性。中國認為天然膠種植是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政治效益為一體的新型產業。
專家指出,植膠成林后,降雨量增加,水土流失減少,小河流水不斷,大大改善了小氣候和生態環境。
中國在海外種植橡膠,規模很大。廣東農墾已在東馬、泰國建立了橡膠園和加工廠,年產量達8萬噸。云南農墾和金橡膠有限公司則在中緬、中老撾邊境植膠多年。山東華岳投資有限公司在柬埔寨已開發土地1萬公頃,并建立了加工廠。
柬橡膠種植發展最快
順筆一提,馬來西亞也有幾家公司在柬埔寨置地種植橡膠。
柬埔寨將快成為橡膠種植最快速發展的國家。
回顧中國的橡膠種植業,早年華僑將橡膠從馬來西亞引進中國,那是在中國經濟極端困難的時期,依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建立了今天驕人的業績。
盡管如此,大多膠園處于地理環境極差的地區,物質技術裝備不足,基礎設施脆弱,因此中國未曾提過單位面積產量。
當然氣候因素不能改變,不過中國卻有決心提高土地的綜合生產能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強發展后勁的環節。新種膠園優良樹種的比例,已達到100%。
到2015年,中國自許的產量將達到80萬噸以上,相信不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