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勢緊張助漲原油價格
“利比亞局勢爆發以后,國際油價在一天之內大概漲了7美元左右,這說明全球市場對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局勢非常關注。”
張金鐘表示,全球石油產量有超過三分之一來自中東和北非地區,任何潛在的政治不穩定因素,都會對國際原油市場產生很大的影響。今年年初,由于北非和中東地區出現的地緣政治問題,帶來了利比亞的大約150萬桶日產量的原油停產,全球市場的供給一下子加速緊張起來。供給方面影響的特點是突發性的,地緣政治的緊張造成了原油價格“突如其來”地飛漲,這在短期內對市場沖擊更大一些。而在利比亞事件發生之后,市場開始擔心這個政治不穩定因素是否會進一步流入到更廣泛的石油生產國,尤其是沙特。
“根據觀察,我們判斷這種可能性在降低,隨著沙特政府提供更好的福利政策,對國內的政治有穩定作用。”張金鐘說,“但過去兩天,也門的政局變得不穩定。”
需求恢復將成長期主導因素
張金鐘表示,從需求角度看,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復蘇帶來的需求增加,全球油品市場的供應也慢慢緊張起來。從2010年下半年以來,全球石油市場出現了一個供給和需求漸進緊張的過程。目前美國經濟數據比較強勁。雖然這個增長勢頭出現在比較寬松的貨幣政策前提下,但是發展中國家像印度、中國、拉美國家需求還是在強勁增長。
“無論是需求增加還是減少,都是比較緩慢的過程,所以需求因素在短期內對原油價格的影響一般會比供給小。但是從中長期來講,隨著經濟恢復,需求因素必然會成為更主導的作用。”張金鐘說。
他表示, 目前供需兩方面因素都讓全球市場的原油價格增長比此前市場預期有很大提高。此外,過去寬松的貨幣政策對全球大宗商品有著支持作用,因此目前全球石油價格有了大幅上漲。
“Brent原油的價格從年初到現在已經有了30%的漲幅,而 WTI原油也有20%多的漲幅。此外,油品價格比石油價格增長更快”,張金鐘舉例說,紐約期貨交易市場的ABOP汽油價格上升大約31%,在倫敦期貨交易市場交易的歐洲的柴油價格漲幅也有36%,這其中部分原因是日本地震造成了一部分煉油能力停產,從而對原油和油品價格走勢形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