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開始,滬膠1105合約與1109合約走勢呈現明顯分化,至昨日收盤,近月小幅上漲,而遠月同期下跌近5%。合約間價差自1500元迅速擴大至3495元,期間更是一度上探至4080元,創下歷史新高。
實際上,由于2月至4月天膠主產區大多停割,產量偏低,天膠近月價格一般都較遠月偏強。翻開滬膠歷史走勢,2008年、2010年也都出現過這樣的情況。然而,價差擴大勢頭像今年這么猛烈,還是頭一遭。記者調查后發現,國產膠庫存極度緊張導致近月易漲難跌,而新膠大量上市的預期、下游需求放緩又使得遠月市場承壓,共同作用下,造成近期國內天膠近強遠弱的形勢不斷升級。
“沒貨。”談及目前國內的國產膠市場,滬巨聯實業總經理沈偉回答得很肯定。他表示,整個市場國產膠都非常緊缺,期貨庫存才7000多噸,雖然云南橡膠已經全面開割,但市場大量到貨還需要時間,海南由于氣溫偏冷開割時間會更晚。
國產膠庫存緊張的確是不爭的事實。上期所庫存周報顯示,4月15日當周,交易所天然橡膠庫存合計15939噸,其中注冊成倉單的期貨庫存為7100噸,較上周分別減少6027噸和2890噸,庫存水平自1月下旬起呈現持續降低的態勢。昨日收盤,滬膠5月合約單邊持倉量為3744手,即18720噸,這也意味著目前國內庫存難以滿足交割需求,國產膠緊缺由此可見一斑。
海南某橡膠貿易商稱,天然橡膠國內年消費量在350萬噸左右,1萬多噸庫存,即使全部用于交割量也很少,近月沒貨拋是造成近月和遠月價差拉大的主要原因。
該貿易商還透露,目前國內橡膠整體庫存也并不寬裕,3月底,青島保稅區天膠8萬多噸,合成膠2.7萬噸,再加上5萬多噸的復合膠,總共17萬噸左右,進口膠供應相對比較充足,價格也出現了一定回落。
伴隨國內外天膠主產區陸續開割,市場普遍預計后期供應將十分充足,這對遠月膠價形成壓力。
沈偉表示,此前市場一度炒作泰國洪災,但泰國洪災主要在南部,對先期開割的泰北地區影響不大。泰北地區產量約占整個泰國產量的25%-30%。目前,洪災影響正逐步減弱,“宋干節”結束以后,泰國的割膠工作將大規模展開,國內方面,繼云南后海南也將開割。
據了解,目前泰國天然橡膠膠加工廠日產量大多在100噸-200噸,而在高產時期日產量將升至2000噸水平,可以預見天膠供應量將逐步上升。
除了即將來臨的新膠供應壓力,輪胎銷量的下滑也引發市場對于遠期膠價的擔憂。據悉,一季度十大輪胎廠商銷量同比下降2%左右,為8年來首次,下滑主要來自遭遇地震的日本。數據顯示,日本3月份國內輪胎銷量環比減少5%,同比減少24%。其中,新車用輪胎大幅下降,環比減少46%,同比減少55%。
中證期貨橡膠分析師劉賓表示,商品換季期間經常會出現近強遠弱的情況,尤其是庫存偏低的時候,這在棉花行情上也很多見,但目前天膠5月和9月價差有些偏高,后期向下修復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