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美元指數疲軟,且中國主要貿易對手通脹高企,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與名義有效匯率3月份雙雙下跌。
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3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為117.69,環比下跌2.56%;同期,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為112.42,環比下跌0.71%。
華僑銀行分析師謝棟銘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3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走弱與美元近期弱勢密切相關。盡管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但是由于美元3月對主要貨幣下滑幅度較大,從而導致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的下滑。3月份,美元指數跌幅達到1.3%左右。
謝棟銘還表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下滑幅度超過名義匯率顯示通脹已經成為全球性問題。雖然中國3月通脹率高企,但是幅度并不比其他國家高,從而導致人民幣實際匯率下滑幅度超過名義匯率。
“確實,通脹問題已不只局限于中國,全球流動性過剩,油價居高不下已經導致通脹率在全球范圍內上升。”他說。
“從長遠來看,人民幣實際匯率應該會走高,不過短期內還很難說。”謝棟銘分析道,人民幣實際匯率長期升值趨勢不變,但是實際匯率的升值可以通過名義匯率的升值或者由工資上升引發的通脹完成。
央行官員日前表示,人民幣匯率小幅穩定升值對中國國內的經濟利遠大于弊,且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增長和就業不會造成很大沖擊。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在近日發布的報告中預測稱,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將加速,以抑制輸入型通脹,其維持人民幣兌美元全年升值6%的判斷。第一季度,人民幣升值幅度僅為1%左右。由于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出現了一定的升值趨勢,到二季度末,人民幣兌美元的交易區間將在6.38~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