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美元大幅貶值,中東北非地區局勢緊張,原油供應中斷威脅縈繞不散,國際商品市場上周大幅上漲。而另一產油國利比亞推遲選舉和非洲中西部國家加蓬發生石油工會舉行大罷工的消息,更是加劇了市場上對原油供應短缺的憂慮,刺激國際原油價格刷新兩年半高點。
布倫特5月原油期貨突破120美元,最高觸及126.91美元/桶,創下自2008年8月1日以來的最高水平,周五收于126.65美元/桶,一周漲幅高達6.7%。
NYMEX 5月原油期貨收盤報112.79美元/桶,一周漲幅4.49%,創下自2008年9月22日以來的最高收盤價格。在本周的交易中,紐約原油期貨價格上漲4.5%;與去年同期相比,紐約油價上漲了32%。
影響原油價格因素分析:
1、利比亞局勢
利比亞戰爭仍在繼續,對該國原油供應的擔憂與日俱增,現在市場開始擔心,經過戰爭洗禮的利比亞,短期內的原油產量恐無法恢復至戰前水平。
據法新社報導,北約(NATO)表示,利比亞反對派和效忠卡扎菲的軍隊之間的武裝沖突導致Sarir地區至少一處石油設施起火。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主管Shokri Ghanem稱,相比年初時每天160萬桶的產量,該國原油產出已經降至約25-30萬桶。
海軍少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作戰副指揮官哈丁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向媒體透露,北約戰機過去兩天空襲了利比亞境內的23個目標,其中包括卡扎菲大本營蘇爾特附近的防空基地。隨著其行動穩步增多,聯軍攻擊了T-72坦克、裝甲車、火箭炮車和彈藥庫。
巴克萊資本表示,卡扎菲政府軍打擊利比亞油田終結了原油出口將很快恢復的希望,將推動油價漲向130美元/桶。因美元兌歐元下滑至逾1年來的最低水平,原材料價格大漲。
反對派武裝與卡扎菲政府軍之間的戰斗正顯示陷入僵局的跡象,因為政府軍的軍事實力遠優于反對派。野村控股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即使反對派控制利比亞的油田,該國原油產量仍會達不到其沖突前三分之一的水平。
德意志銀行駐華盛頓首席能源經濟學家謝明斯基表示,“科威特是過去30天發生一次重大中斷后產出恢復到100%水平的唯一國家。伊朗、伊拉克和委內瑞拉均未能恢復到中斷前的產出水平,因此利比亞的前景并不樂觀。”
2、尼日利亞政局動蕩
尼日利亞聯邦議會選舉投票工作在被連續兩次推遲,國內政治局勢的不確定性,增加了非洲這一最大產油國能否保持正常原油生產的風險。
尼日利亞日產原油220萬桶,大部分是優質原油,若選舉帶來的緊張局面導致石油基礎設施進一步遭到攻擊,進而造成原油產量下降,則市場供應可能出現短缺。同利比亞類似,尼日利亞的原油主要出口歐洲地區,毫無疑問,若尼日利亞原油產出受影響,國際原油價格將被推高。
再來看一下非洲的另一個產油國加蓬。據報道,加蓬石油工會舉行了為期4天的大罷工,導致這個日產24萬桶石油的非洲國家的石油生產全部關閉。盡管罷工在4月4日結束,但已經給當周的原油價格帶來了巨大影響。
3、OPEC無意增產
然而,在利比亞原油生產幾乎中斷、供應局勢緊張、原油價格刷新2年半高點的情況下,OPEC卻認為無需提升產出限制。伊拉克負責能源事務的副外長沙赫雷斯塔尼稱,在應對油價上漲方面,OPEC所能做的很有限。他稱,OPEC所能做的,就是提供市場所需的原油,這也正是他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不可否認,原油價格的上漲,正讓那些產油國暗地里偷著樂呢。據國際金融研究所(IIF)提供的數據,以沙特阿拉伯為例,若要實現預算平衡,2011年的原油價格需從去年的68美元,漲至88美元,2015年時需漲至110美元。而在10年前,沙特阿拉伯實現預算平衡所需的原油價格僅為20-25美元。其他OPEC國家的情況基本如此。
4、美元貶值
本周中國央行和歐洲央行雙雙宣布加息25個基點。鑒于商品價格飆升,通脹形勢嚴峻,輿論認為,全球已經進入新一輪加息周期,但美聯儲除外。利差因素導致美元本周大跌,美元指數創15個月新低。歐元/美元上漲漲至1.4464,創2010年1月10日以來新高。
Schork Group Inc.總裁Stephen Schork表示,“自從利比亞爆發騷亂伊始,美元和原油走勢就一直負相關。中東被投機者用作推高油價的題材。”
布倫特5月原油期貨突破120美元,最高觸及126.91美元/桶,創下自2008年8月1日以來的最高水平,周五收于126.65美元/桶,一周漲幅高達6.7%。
NYMEX 5月原油期貨收盤報112.79美元/桶,一周漲幅4.49%,創下自2008年9月22日以來的最高收盤價格。在本周的交易中,紐約原油期貨價格上漲4.5%;與去年同期相比,紐約油價上漲了32%。
影響原油價格因素分析:
1、利比亞局勢
利比亞戰爭仍在繼續,對該國原油供應的擔憂與日俱增,現在市場開始擔心,經過戰爭洗禮的利比亞,短期內的原油產量恐無法恢復至戰前水平。
據法新社報導,北約(NATO)表示,利比亞反對派和效忠卡扎菲的軍隊之間的武裝沖突導致Sarir地區至少一處石油設施起火。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主管Shokri Ghanem稱,相比年初時每天160萬桶的產量,該國原油產出已經降至約25-30萬桶。
海軍少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作戰副指揮官哈丁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向媒體透露,北約戰機過去兩天空襲了利比亞境內的23個目標,其中包括卡扎菲大本營蘇爾特附近的防空基地。隨著其行動穩步增多,聯軍攻擊了T-72坦克、裝甲車、火箭炮車和彈藥庫。
巴克萊資本表示,卡扎菲政府軍打擊利比亞油田終結了原油出口將很快恢復的希望,將推動油價漲向130美元/桶。因美元兌歐元下滑至逾1年來的最低水平,原材料價格大漲。
反對派武裝與卡扎菲政府軍之間的戰斗正顯示陷入僵局的跡象,因為政府軍的軍事實力遠優于反對派。野村控股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即使反對派控制利比亞的油田,該國原油產量仍會達不到其沖突前三分之一的水平。
德意志銀行駐華盛頓首席能源經濟學家謝明斯基表示,“科威特是過去30天發生一次重大中斷后產出恢復到100%水平的唯一國家。伊朗、伊拉克和委內瑞拉均未能恢復到中斷前的產出水平,因此利比亞的前景并不樂觀。”
2、尼日利亞政局動蕩
尼日利亞聯邦議會選舉投票工作在被連續兩次推遲,國內政治局勢的不確定性,增加了非洲這一最大產油國能否保持正常原油生產的風險。
尼日利亞日產原油220萬桶,大部分是優質原油,若選舉帶來的緊張局面導致石油基礎設施進一步遭到攻擊,進而造成原油產量下降,則市場供應可能出現短缺。同利比亞類似,尼日利亞的原油主要出口歐洲地區,毫無疑問,若尼日利亞原油產出受影響,國際原油價格將被推高。
再來看一下非洲的另一個產油國加蓬。據報道,加蓬石油工會舉行了為期4天的大罷工,導致這個日產24萬桶石油的非洲國家的石油生產全部關閉。盡管罷工在4月4日結束,但已經給當周的原油價格帶來了巨大影響。
3、OPEC無意增產
然而,在利比亞原油生產幾乎中斷、供應局勢緊張、原油價格刷新2年半高點的情況下,OPEC卻認為無需提升產出限制。伊拉克負責能源事務的副外長沙赫雷斯塔尼稱,在應對油價上漲方面,OPEC所能做的很有限。他稱,OPEC所能做的,就是提供市場所需的原油,這也正是他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不可否認,原油價格的上漲,正讓那些產油國暗地里偷著樂呢。據國際金融研究所(IIF)提供的數據,以沙特阿拉伯為例,若要實現預算平衡,2011年的原油價格需從去年的68美元,漲至88美元,2015年時需漲至110美元。而在10年前,沙特阿拉伯實現預算平衡所需的原油價格僅為20-25美元。其他OPEC國家的情況基本如此。
4、美元貶值
本周中國央行和歐洲央行雙雙宣布加息25個基點。鑒于商品價格飆升,通脹形勢嚴峻,輿論認為,全球已經進入新一輪加息周期,但美聯儲除外。利差因素導致美元本周大跌,美元指數創15個月新低。歐元/美元上漲漲至1.4464,創2010年1月10日以來新高。
Schork Group Inc.總裁Stephen Schork表示,“自從利比亞爆發騷亂伊始,美元和原油走勢就一直負相關。中東被投機者用作推高油價的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