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接近發改委的知情人士近日向南都記者透露,目前發改委關于汽車產業的重點工作是制定《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修訂稿》(以下簡稱《修訂稿》),該工作從2009年開始,近期,發改委正在加快內容完善工作,草案有望在今年公布。
據透露,《修訂稿》將對近幾年汽車界的熱點問題,作出更詳細規定,從法律政策層面制定打造汽車強國的具體路徑。
外資也可兼并重組國內企業
現行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在2004年公布,近幾年,汽車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中國蟬聯全球汽車產銷第一寶座,全球汽車市場的格局、汽車消費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原本的一些規定需要補充完善。
我國汽車行業一直有著散而亂的特點,但現行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中并沒有制定產業優化、聯合重組的政策,據透露,《修訂稿》將在2008年年底出臺的《汽車產業振興計劃》基礎上,對兼并重組提出細則,不僅提出國內企業兼并重組的目標,也鼓勵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要,走出國門收購國外相關企業,此外,還允許外資企業進入中國重組國內經營不善的企業。
分析人士表示,金融危機令國外汽車資產價值大幅縮水,給中國企業提供了海外收購的良機,此外,自主品牌企業如吉利、奇瑞、長城等已具有扎實基礎,《修訂稿》增加了鼓勵企業走出去國外兼并重組、允許外資兼并重組國內企業的規定,意味著汽車市場自由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外資持股比例能否突破50%底線?
知情人士告訴南都記者,《修訂稿》中將對近幾年來討論甚多的合資車企股比底線問題作出明確規定。國內整車制造合資企業中一直有著“外資持股比例不得超過50%”的規定,這一點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國汽車產業起步階段時,較好保護了中方的權益。
該知情人士分析:“在股比能否突破的問題上,政府面臨壓力很大,外資公司經常以中國違反W T O關于自由貿易的規定為由,希望國家放開限制。”
近幾年來有言論認為,隨著中方在合資企業中的話語權不斷加強,國家應該讓合資雙方根據市場情況來決定股權比例。
有自主品牌汽車廠家高層在接受南都采訪時表示,放開股權比例之后,如果外資希望進一步獲得權益,就得拿出更多的技術與資金,這對我國國內汽車產業的發展有利。
但反對的觀點認為,一旦國家允許外資突破現行的股比底線,現有的合資公司外方企業也會以增資等方式來擴大股比,將對國內汽車產業產生較大沖擊。
汽車分析師向寒松認為,國家現階段沒有必要放開這方面的限制,中國不缺資金與市場,而且世界主要的汽車廠家都在國內擁有合資伙伴,尚未在中國組建合資公司的大部分都是小汽車廠家,國家無須放開股比限制來吸引其他企業進入中國投資。
新能源發展將單獨出臺規劃
日益突出的能源危機令新能源汽車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熱點,知情人士表示,鑒于新能源汽車在汽車產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工信部與發改委將單獨出臺“新能源汽車十二五發展規劃”,現在相關規定已經制定完畢,但還沒有公布。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規劃”對如何推動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電動汽車產業鏈發展作出描述。由于在W T O中敗訴,我國廢止了《構成政策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國內零部件產業的生存環境因此受到影響,因此預計“規劃”將規定在新建的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總成和基礎材料的合資企業里,中方股東持股比例不應低于50%,首次明確了新能源相關配套中的股比問題。
據透露,《修訂稿》將對近幾年汽車界的熱點問題,作出更詳細規定,從法律政策層面制定打造汽車強國的具體路徑。
外資也可兼并重組國內企業
現行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在2004年公布,近幾年,汽車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中國蟬聯全球汽車產銷第一寶座,全球汽車市場的格局、汽車消費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原本的一些規定需要補充完善。
我國汽車行業一直有著散而亂的特點,但現行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中并沒有制定產業優化、聯合重組的政策,據透露,《修訂稿》將在2008年年底出臺的《汽車產業振興計劃》基礎上,對兼并重組提出細則,不僅提出國內企業兼并重組的目標,也鼓勵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要,走出國門收購國外相關企業,此外,還允許外資企業進入中國重組國內經營不善的企業。
分析人士表示,金融危機令國外汽車資產價值大幅縮水,給中國企業提供了海外收購的良機,此外,自主品牌企業如吉利、奇瑞、長城等已具有扎實基礎,《修訂稿》增加了鼓勵企業走出去國外兼并重組、允許外資兼并重組國內企業的規定,意味著汽車市場自由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外資持股比例能否突破50%底線?
知情人士告訴南都記者,《修訂稿》中將對近幾年來討論甚多的合資車企股比底線問題作出明確規定。國內整車制造合資企業中一直有著“外資持股比例不得超過50%”的規定,這一點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國汽車產業起步階段時,較好保護了中方的權益。
該知情人士分析:“在股比能否突破的問題上,政府面臨壓力很大,外資公司經常以中國違反W T O關于自由貿易的規定為由,希望國家放開限制。”
近幾年來有言論認為,隨著中方在合資企業中的話語權不斷加強,國家應該讓合資雙方根據市場情況來決定股權比例。
有自主品牌汽車廠家高層在接受南都采訪時表示,放開股權比例之后,如果外資希望進一步獲得權益,就得拿出更多的技術與資金,這對我國國內汽車產業的發展有利。
但反對的觀點認為,一旦國家允許外資突破現行的股比底線,現有的合資公司外方企業也會以增資等方式來擴大股比,將對國內汽車產業產生較大沖擊。
汽車分析師向寒松認為,國家現階段沒有必要放開這方面的限制,中國不缺資金與市場,而且世界主要的汽車廠家都在國內擁有合資伙伴,尚未在中國組建合資公司的大部分都是小汽車廠家,國家無須放開股比限制來吸引其他企業進入中國投資。
新能源發展將單獨出臺規劃
日益突出的能源危機令新能源汽車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熱點,知情人士表示,鑒于新能源汽車在汽車產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工信部與發改委將單獨出臺“新能源汽車十二五發展規劃”,現在相關規定已經制定完畢,但還沒有公布。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規劃”對如何推動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電動汽車產業鏈發展作出描述。由于在W T O中敗訴,我國廢止了《構成政策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國內零部件產業的生存環境因此受到影響,因此預計“規劃”將規定在新建的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總成和基礎材料的合資企業里,中方股東持股比例不應低于50%,首次明確了新能源相關配套中的股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