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上海期貨交易所天然橡膠期貨指數收于38008元/噸,相比2月9日的歷史高價43293元/噸,已暴挫了12.2%。隨著即將到來的割膠,膠價將何去何從?輪胎生產企業會否迎來全面虧損?業內分析認為,若膠價持續在4萬元高位,企業連成本都收不回來,開工越多虧本越多,行業將面臨全面虧損。
沖高回調在所難免
“2009年,云南農墾每噸干膠的生產總成本為1.2萬元左右,民營企業負擔輕,可能只要八九千元,即使把兩年通脹因素考慮在內,每噸干膠的生產成本也就是2萬元打頂了。”一位接近云南農墾集團高層的人士如是說。
那為何云南國標一級天然橡膠批發均價可以沖到42400元/噸?
云晨期貨有限責任公司天然橡膠分析師趙仕杰認為,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是誘因。因為刺激經濟,各國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在流動性泛濫造成的通脹背景下,貨幣貶值使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在2009年都出現了明顯漲幅。
打開上海期貨交易所天然橡膠期貨指數,2006年1月,膠價首次突破2萬元/噸,在5月創出29990元的高價,后來回調到2萬元附近。在2008年4月創出28490元/噸的高價后,因為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僅6個月時間出現巨幅下跌,最低探至8689元/噸。隨后開始出現單邊上漲態勢。
2010年1月,滬膠指數上漲到26026元/噸的價格后,開始了長達5個多月的調整,見到了20364元的低價,但6月底開始了新一輪的上漲,并在10月一度突破了3萬元的大關,并在今年1月再度突破4萬元大關。
“膠價去年6月特別是10月以后的新一輪快速上漲,與經濟復蘇導致橡膠需求量大幅上漲、生產天然橡膠的出口國限制出口、氣候影響導致局部減產和期貨市場的資金炒作有關。”趙仕杰指出,2010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均超過1800萬輛,由此形成的下游強勁消費需求成為支撐膠價上漲的堅實基礎。
其間,還有東南亞國家非季節性降雨帶來的天膠減產,以及天膠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印度因為發展汽車工業,已從天膠凈出口國轉為凈進口國,并成為僅次于中國的天膠第二大消費國等因素的疊加。
深度報道:
云膠價格創新高 版納傳聞:“轉手一宗膠地可賺千萬元”
西雙版納上演創富運動 “橡膠大佬”開保時捷巡視莊園
“從基本面看,因為新膠上市還有一段時間,目前仍處于純消耗的時期,膠價還將保持在高位運行。但從技術上講,本輪的下跌,已經破壞了去年6月從2萬多元/噸上漲的趨勢線。預計將調整到每噸25000-30000元的區間見底。”
趙仕杰表示,但長期看,國內膠價在調整后將處于高位運行的態勢。從基本面看,國內主產區的海南前不久因為受臺風影響,天膠產量可能下降;另外云南農墾集團改革,對今年云南天膠產量的影響還不得而知。“需求是固定的,而產量受到影響,膠價將在振蕩后重新上行。”
輪胎行業全面虧損
天然橡膠價格上漲對下游輪胎生產企業的影響開始逐步顯現。
據昆明新九州車輪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千茹介紹,1月份已經接到不少輪胎生產企業的調價通知,從3月份開始,所有輪胎品牌的普遍漲幅在5%-7%之間。“以1.4-1.6升的家庭轎車而言,常用的18560型號將從300元/條漲到320元左右。”
總代理上海“回力”、三角“威力斯通”、韓泰“奧力拉”卡車輪胎的昆明融潤經貿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偉鋒表示,今年1月至今,這些品牌輪胎的批發價已經上調了10%以上,其中上海“回力”11.00220型號輪胎,更是已經從去年9月的2200元/條上漲到現在的3000元/條。
看來,輪胎生產企業本次提價并不能把天膠價格大幅上漲帶來的成本大幅上漲全部轉移到消費者頭上。
輪胎企業的主要成本是原材料,包括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目前天膠占輪胎制造成本的50%左右,加上合成橡膠,橡膠已占輪胎制造成本的70%。2010年至今,我國輪胎企業的出廠價提價幅度超過20%。
趙仕杰指出,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1-11月,中國國內輪胎行業的利潤同比下滑22%,虧損面達到26%,而下半年以來持續6個月的利潤都是負增長。在春節前,很多輪胎企業提前放假,以應對膠價上漲的危機。
“天價”天膠正在不斷擠壓我國輪胎企業的盈利空間。截至目前,已有幾家上市輪胎企業發布2010年盈利預減甚至預虧公告。
風神股份預計2010年凈利潤將同比減少50%左右。黔輪胎A預計2010年度凈利潤同比下降50%-70%。S佳通預計2010年凈利潤同比下滑50%以上。珠江輪胎則預計2010年下半年出現重大虧損。
湘財證券昆明營業部分析師陳明璆表示,輪胎企業雖然可以利用提早放假或延遲開工,并消化前期庫存來應對天然橡膠高價帶來的影響,但節后輪胎銷售旺季將到來,低庫存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大中型輪胎企業將紛紛入市采購。若膠價持續在4萬元高位,企業連成本都收不回來,開工越多虧本越多,行業將面臨全面虧損。
西雙版納州生物產業辦主任李慶友:
將實施非宜膠區
退出計劃
橡膠價格上漲的原因有哪些?膠農在高價下增收了嗎?……2月25日上午,西雙版納州生物產業辦主任李慶友就橡膠漲價、膠農增收、橡膠產業發展、社會游資進入橡膠產業等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都市時報:去年全州橡膠產業收入是多少?膠農在高價下增收了嗎?
李主任:去年全州干膠產量25.5萬噸,橡膠總產值47億,膠農增收比較明顯。
都市時報:橡膠價格上漲的原因有哪些?
李主任:主要是需求旺盛和通脹預期。
都市時報:有哪些大型企業進入了西雙版納橡膠產業?這些企業的進入會給整個橡膠產業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如何管理?
李主任:在“生態立州、生物富州”的發展戰略和“建設中國優質而重要的天然橡膠基地”的目標下,2010年全州干膠產量和橡膠農業產值創歷史新高。目前進入西雙版納橡膠產業的大企業有中化橡膠、天正貿易、高深集團、云錳集團、眾聯橡膠等。這些大企業的進入,將為橡膠產業做大、做強、做優提供條件。
都市時報:坊間傳言說,橡膠漲價后,有近500億社會資本在炒作橡膠。對此你有何看法?
李主任:沒有這回事情,膠農的干膠都已經賣完,沒有游資囤貨。
都市時報:在橡膠產業方面,政府有哪些政策進行扶持?面對膠價上漲及一些民營資本的進入,2007年毀林植膠現象會重新出現嗎?
李主任:政府正在積極科學謀劃西雙版納州橡膠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制定橡膠產業提升發展扶持政策。下一步將從優化基地建設、壯大龍頭企業、強化科技支撐、完善服務體系、落實政策措施做起。
同時,按照“穩定面積、優化結構、整合提升、轉型升級”的思路,創新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并實施橡膠初加工廠和木材加工廠淘汰機制,建成一批有規模、上檔次的橡膠產品和橡膠木材精深加工企業。完善橡膠產業配套服務體系,建成西雙版納州橡膠產品交易和倉儲物流中心。嚴禁毀林植膠,實施非宜膠區退出計劃,加大低產、低質膠園改造,加大環境友好型生態園試點工作力度,著力培育速生、高產、穩產生態膠園,加快優質天然橡膠基地建設步伐。
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西雙版納就沒有了生命力。面對新時期橡膠產業的發展,我們將采取行政手段、市場手段、法律手段進行管理。毀林植膠的現象不會再出現,也沒有這個機會。當時我們依法處理了近千人,政府對全州森林已經實現遙感監控,如果發現將依法嚴肅處理。同時,各有關部門一直以來都在加大打擊和巡查力度。
“生態資源補償機制”
促產業升級
2月25日上午,西雙版納州十一屆人大六次會議上,《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天然橡膠管理條例(修訂草案)》獲準通過,修訂草案首次提出“建立生態資源補償機制”。業內人士認為,雖然該草案沒有提出具體的補償措施,誰來補償,膠農還是膠廠?但是這一地方法規的出臺將給橡膠產業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值得期待。
來自西雙版納州生物產業辦的消息顯示,2010年,西雙版納全州膠園面積407萬畝,其中農墾系統膠園142.5萬畝,其他(包括民營)264.5萬畝。全年開割膠面積219.9萬畝,其中農墾開割104.4萬畝,民營開割115.5萬畝。
全州干膠產量完成25.5萬噸,完成年計劃的102%,同比增長7%,其中農墾完成10.48萬噸,同比增長9.7%;民營完成15.02萬噸,同比增長22.5%。橡膠綜合產值達47億,民營干膠產值突破30億元,比2009年增長50%,為全州農民實現人均純收入2539元,比2009年增加118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