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以來的節日串燒剛剛進入尾聲,資本市場又迎來了年報披露的密集期,而在去年賺的盆滿缽滿的汽車板塊公司正在不斷刷新利潤增長的新高,上海汽車(600104)預期其2010年凈利潤增長達100%,華域汽車(600741)凈利潤增長將達60%以上,福耀玻璃(600660)凈利潤增長將高于57%。
與同行們驕人的業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受累于橡膠價格的大幅上漲,輪胎類上市公司的2010年業績紛紛變臉。
凈利潤平均下滑50%
黔輪胎A(000589)此前披露的業績預告公告顯示,其2010年的凈利潤為11,086.32萬元–18,019.225萬元,同比下滑50%—70%;S佳通(600182)公布的年報顯示,公司2010年營業收入雖同比上漲了36.44%,凈利潤卻下滑了63.81%;風神股份(600469)預期,公司2010年的凈利潤為31,005.35萬元,同比減少約50%。
讓眾多產銷兩旺的輪胎企業陷入利潤下滑泥淖的,是自2010年6月開始上漲的橡膠價格。彼時,上海期貨交易所天然橡膠主力合約1105從2萬元/噸出頭水平開始單邊上漲,至去年10月,突破3萬元/噸;今年1月19日,橡膠價格一舉突破4萬元的關口,最高時曾漲至43500元。雖然截至2月18日,上海天然橡膠價格收于41800元/噸,環比下跌2.8%,但卻仍在4萬元/噸以上的高位盤旋。
由于橡膠成本占輪胎總生產成本比例約為50%,對于輪胎生產企業來說,橡膠價格是輪胎生產企業最敏感的環節之一,直接決定了企業的盈利狀況。根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的統計,2010年1-11月我國輪胎企業利潤同比下降22%,虧損面達26%,而全行業虧損面已近50%。
比業績變臉更讓企業們揪心的是,行業的寒冬還遠遠沒有結束。有分析人士指出,從目前的情況看,2011年輪胎企業的日子恐怕還是不好過。因為外部寬松政策導致全球流動性繼續泛濫,海外橡膠價格可能會繼續拉升,而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膠進口國,橡膠的對外依存度已達到70%。此外,國內市場橡膠價格也與國際市場充分連動,因而今年輪胎企業的成本壓力可能會更大。
既然成本上漲的趨勢短期內無法逆轉,那么輪胎企業將如何挨過這個寒冬?
降低關稅 投放國儲膠難助力
在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日前召開的輪胎經濟運行分析會上,包括風神輪胎、黔輪胎、玲瓏輪胎在內的多家參會企業表示,為解決目前輪胎行業困境、平抑天然膠價格,國家應盡快向市場投放國儲膠,同時盡快取消天然膠進口關稅。
雖然橡膠企業的呼聲不斷,但華融證券的分析師表示,國家拋儲橡膠雖然在短期內能夠起到抑制國內膠價過快上漲的作用,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國家橡膠拋儲量有限,并且拋儲采取競價方式,因此國內橡膠價格難以得到真正的抑制。而且,目前我國天然橡膠進口關稅在2000元/噸,即使國家取消天然膠進口關稅,以當前的國際膠價計算,輪胎企業仍然面臨很大的成本壓力。
價格難漲 輪胎翻新或破瓶頸
既然來自官方的庇護難以企及,相關公司也只能自力更生了。
應對成本上漲最直接的方式,無非是提高產品價格。雖然目前各輪胎生產企業已開始醞釀新一輪的提價,但據上述參會輪胎企業介紹,基于之前輪胎漲價的預期,前期經銷商紛紛提高庫存量,輪胎生產企業的成本壓力向下游經銷商傳遞難度較大。且在汽車產業鏈中,輪胎企業價格博弈的能力并不強。
據知情人士透露,伴隨1月下旬工信部印發《廢舊輪胎綜合利用指導意見》,要求建設和規范廢舊輪胎回收體系,支持輪胎翻新業的發展。目前已有不少企業正在向輪胎翻新業務上悄然發力。
眼下,我國輪胎翻新率不足5%,且多布局在載重輪胎和巨型輪胎翻新,轎車輪胎翻新幾乎是一片空白,而發達國家輪胎翻新比例在45%。由于翻新輪胎的使用率可達到新胎70%-75%,且輪胎翻新不僅可以幫助企業有效地對沖成本壓力,因而極可能成為輪胎生產企業新的生財之路與角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