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9%,低于上月1.0個百分點。自2009年3月以來,PMI指數已連續二十三個月位于臨界點50%以上的擴張區間,表明中國制造業經濟總體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速放緩。
2011年1月,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四降一升。
生產指數為55.3%,比上月回落2.2個百分點,連續二十四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表明制造業生產量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受即將來臨的春節假日等因素影響,增速放緩。從行業情況看,飲料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業、煙草制品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等行業生產指數繼續位于60%以上的運行高位,企業生產量平穩快速增長;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紡織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金屬制品業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生產指數大幅回落,并降至臨界點以下的較低水平,企業生產明顯下滑。
新訂單指數為54.9%,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連續二十四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表明制造業新訂單量繼續保持增長勢頭,但增幅略有收窄。分行業看,農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業、飲料制造業、煙草制品業、造紙及印刷業、通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等行業市場需求旺盛,企業新訂單數量保持較快增長;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金屬制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等行業市場需求趨冷。調查顯示,出口訂單指數為50.7%,比上月下降2.8個百分點,略高于臨界點,顯示制造業新出口訂單量繼續位于增長空間,但增長態勢不平穩,在國內外經濟環境錯綜復雜,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復蘇進程難以預料的背景下,未來制造業出口形勢依然嚴峻。
主要原材料庫存指數為52.0%,高于上月1.2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回升,并繼續位于臨界點以上,表明制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總體水平持續提升。從行業情況看,煙草制品業、造紙及印刷業、化學纖維制造及橡膠塑料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金屬制品業等行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環比大幅增長;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及皮革羽絨制品業、醫藥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專用設備制造及儀器儀表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等行業主要原材料庫存指數位于臨界點以下,企業原材料庫存量環比明顯減少。
從業人員指數為49.0%,比上月下降2.5個百分點,跌至臨界點以下,為2009年4月以來的最低點,受春節假日“返鄉潮”等因素影響,制造業企業用工量比上月有所減少。從行業情況看,飲料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及橡膠塑料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及儀器儀表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等行業企業用工量依然保持增長;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及皮革羽絨制品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等行業從業人員指數回落幅度最大,且均位于臨界點以下。調查顯示,部分企業由于人員流失嚴重,使正常生產經營受到一定影響。
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49.5%,比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連續四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下,表明隨著“春運”的到來以及受部分地區雨雪等惡劣天氣的影響,鐵路等運輸系統運力緊張,供應商交貨時間放慢。
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為69.3%,在上月大幅回落6.8個百分點后,本月再顯升勢,環比提升2.6個百分點。該指數自2010年8月以來連續6個月在60%以上的高位運行,顯示制造業企業原材料購進價格繼續呈上漲趨勢,通脹壓力加大。從行業情況看,被調查的20個制造業行業的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均位于臨界點以上,其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均位于80%以上的高位區間。
本月調查顯示,受冰凍雨雪極端天氣以及運輸緊張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區出現煤炭、柴油、天然氣、電力等供應緊張的情況;反映“資金短缺”、“資金回籠困難”的企業比重增加。企業面臨消化成本上漲、市場競爭加劇等壓力,未來國內外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將日益顯著。
中國制造業PMI指數(經季節調整)
單位:%
2011年1月 2010年12月
PMI 52.9 53.9
生產 55.3 57.5
新訂單 54.9 55.4
主要原材料庫存 52.0 50.8
從業人員 49.0 51.5
供應商配送 49.5 49.6
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說明
制造業采購經理調查從全國制造業企業中抽取820家樣本企業,對企業采購經理進行月度問卷調查。
調查范圍涉及《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中制造業的28個行業大類,每個行業按其規模比重分配樣本企業。
調查問卷涉及生產量、新訂單、出口訂貨、現有訂貨、產成品庫存、采購量、進口、購進價格、原材料庫存、從業人員、供應商配送時間等11個問題。對每個問題分別計算擴散指數,即正向回答的企業個數百分比加上回答不變的百分比的一半。
PMI是一個綜合指數,由5個擴散指數(分類指數)加權計算而成。5個分類指數及其權數是依據其對經濟的先行影響程度確定的。具體包括:新訂單指數,權數為30%;生產量指數,權數為25%;從業人員指數,權數為20%;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權數為15%;原材料庫存指數,權數為10%。
PMI是國際上通行的宏觀經濟監測指標體系之一,對國家經濟活動的監測和預測具有重要作用。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PMI高于50%時,反映制造業經濟擴張;低于50%,則反映制造業經濟衰退。
2011年1月,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四降一升。
生產指數為55.3%,比上月回落2.2個百分點,連續二十四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表明制造業生產量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受即將來臨的春節假日等因素影響,增速放緩。從行業情況看,飲料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業、煙草制品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等行業生產指數繼續位于60%以上的運行高位,企業生產量平穩快速增長;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紡織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金屬制品業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生產指數大幅回落,并降至臨界點以下的較低水平,企業生產明顯下滑。
新訂單指數為54.9%,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連續二十四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表明制造業新訂單量繼續保持增長勢頭,但增幅略有收窄。分行業看,農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業、飲料制造業、煙草制品業、造紙及印刷業、通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等行業市場需求旺盛,企業新訂單數量保持較快增長;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金屬制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等行業市場需求趨冷。調查顯示,出口訂單指數為50.7%,比上月下降2.8個百分點,略高于臨界點,顯示制造業新出口訂單量繼續位于增長空間,但增長態勢不平穩,在國內外經濟環境錯綜復雜,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復蘇進程難以預料的背景下,未來制造業出口形勢依然嚴峻。
主要原材料庫存指數為52.0%,高于上月1.2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回升,并繼續位于臨界點以上,表明制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總體水平持續提升。從行業情況看,煙草制品業、造紙及印刷業、化學纖維制造及橡膠塑料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金屬制品業等行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環比大幅增長;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及皮革羽絨制品業、醫藥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專用設備制造及儀器儀表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等行業主要原材料庫存指數位于臨界點以下,企業原材料庫存量環比明顯減少。
從業人員指數為49.0%,比上月下降2.5個百分點,跌至臨界點以下,為2009年4月以來的最低點,受春節假日“返鄉潮”等因素影響,制造業企業用工量比上月有所減少。從行業情況看,飲料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及橡膠塑料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及儀器儀表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等行業企業用工量依然保持增長;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及皮革羽絨制品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等行業從業人員指數回落幅度最大,且均位于臨界點以下。調查顯示,部分企業由于人員流失嚴重,使正常生產經營受到一定影響。
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49.5%,比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連續四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下,表明隨著“春運”的到來以及受部分地區雨雪等惡劣天氣的影響,鐵路等運輸系統運力緊張,供應商交貨時間放慢。
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為69.3%,在上月大幅回落6.8個百分點后,本月再顯升勢,環比提升2.6個百分點。該指數自2010年8月以來連續6個月在60%以上的高位運行,顯示制造業企業原材料購進價格繼續呈上漲趨勢,通脹壓力加大。從行業情況看,被調查的20個制造業行業的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均位于臨界點以上,其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均位于80%以上的高位區間。
本月調查顯示,受冰凍雨雪極端天氣以及運輸緊張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區出現煤炭、柴油、天然氣、電力等供應緊張的情況;反映“資金短缺”、“資金回籠困難”的企業比重增加。企業面臨消化成本上漲、市場競爭加劇等壓力,未來國內外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將日益顯著。
中國制造業PMI指數(經季節調整)
單位:%
2011年1月 2010年12月
PMI 52.9 53.9
生產 55.3 57.5
新訂單 54.9 55.4
主要原材料庫存 52.0 50.8
從業人員 49.0 51.5
供應商配送 49.5 49.6
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說明
制造業采購經理調查從全國制造業企業中抽取820家樣本企業,對企業采購經理進行月度問卷調查。
調查范圍涉及《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中制造業的28個行業大類,每個行業按其規模比重分配樣本企業。
調查問卷涉及生產量、新訂單、出口訂貨、現有訂貨、產成品庫存、采購量、進口、購進價格、原材料庫存、從業人員、供應商配送時間等11個問題。對每個問題分別計算擴散指數,即正向回答的企業個數百分比加上回答不變的百分比的一半。
PMI是一個綜合指數,由5個擴散指數(分類指數)加權計算而成。5個分類指數及其權數是依據其對經濟的先行影響程度確定的。具體包括:新訂單指數,權數為30%;生產量指數,權數為25%;從業人員指數,權數為20%;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權數為15%;原材料庫存指數,權數為10%。
PMI是國際上通行的宏觀經濟監測指標體系之一,對國家經濟活動的監測和預測具有重要作用。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PMI高于50%時,反映制造業經濟擴張;低于50%,則反映制造業經濟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