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蘇檢驗檢疫局統計,2010年度,江蘇共出口各類輪胎2.9萬批、9611萬條、136116萬美元,分別比上一年同期增長13.5%、40.3%和13.8%,輪胎出口批次、數量和金額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江蘇出口的輪胎品種有轎車輪胎、卡客車輪胎、摩托車輪胎、自行車輪胎,另有少量的工業車輛輪胎、工程機械輪胎、房車輪胎、農業輪胎、特種輪胎等。
出口增長背后藏隱憂
江蘇出口輪胎企業質量管理水平較高,基本都有自主品牌,也有部分摩托車、自行車輪胎貼牌生產。2010年江蘇出口輪胎貿易國家有美國、歐盟、日本、韓國、俄羅斯、中東、非洲等174個國家和地區。受美國輪胎特保案影響,出口美國輪胎份額明顯下降,歐盟已上升為第一大出口市場。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江蘇2009年輪胎出口大幅下滑,與2008年相比,批次下降9.9%,數量下降25.2%,金額下降22.8%。業內人士分析,2010年輪胎出口大幅反彈,主要原因有:一是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正在逐漸消退,國外市場呈回暖跡象,國際訂單增長明顯;二是江蘇輪胎企業出口大戶均屬跨國公司,可以通過調整出口輪胎的原產地來回旋應對美國輪胎特保案;三是通過調整輪胎出口價格,并與美國經銷商適當分擔特保案高額關稅,穩定美國市場;四是進一步拓寬擴大非洲、中東、俄羅斯等地區的輪胎出口市場,用多元化的策略降低和化解市場風險;五是江蘇輪胎企業優化產品結構,從中低檔產品調整為中高檔產品,依靠技術進步,增加節能、環保、智能產品的比例,把生產高附加值輪胎作為主攻方向,增強國際競爭力;六是江蘇檢驗檢疫局及時推出了預約檢驗檢疫、開辟綠色通道、試行24小時工作制等一系列便利措施,并且積極按照國家質檢總局頒布的《出口工業產品企業分類管理辦法》,對輪胎出口產品企業進行了分類管理。
然而,出口快速增長的背后,當前我國輪胎行業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
一是出口遭受貿易壁壘、技術壁壘、環保壁壘等挑戰。除美國之外,歐盟、巴西、阿根廷、印度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也對我國輪胎的出口企業提出了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二是產能過剩,產品結構不合理。隨著中國汽車業的發展,帶動輪胎行業不斷擴大產能。但是輪胎行業盲目擴大產能,產品多以中低端為主,造成產能過剩。
三是主要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企業成本大幅增加。據了解,天然橡膠是輪胎制造的主要原材料,而我國的天然橡膠供給短缺,約70%依賴進口。受國際市場復蘇、國內需求量上升、國際資本投機、產膠地天氣變化以及天然橡膠進口關稅降低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去年年底以來,天然橡膠進口均價一路上揚。而國內天然橡膠的主產地云南省,由于受干旱影響,天然橡膠減產過半,價格猛漲。同時,與之配套的子午線、鋼絲線等生產企業也受到傳導影響。
內調結構外拓市場
針對上述不利情況,檢驗檢疫部門提出下列建議:
組織機構多向聯合。針對美國輪胎特保案,表明了貿易壁壘的多樣性,并不僅僅是技術性貿易壁壘。要充分發揮WTO協調辦公室的作用,以及我駐外經商機構作為前沿陣地和信息觸角的優勢,形成政府、地方、協會、企業四級聯動,緊密溝通,做好日常跟蹤、收集整理、信息分析和信息通報等工作,搭建一個“雙向服務”的行業平臺,以達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有關部門要加大雙邊經貿互動,通過平等對話和磋商妥善處理貿易摩擦;建立預警機制,爭取應訴獲得好效果。
加快國內輪胎試驗場建設。節能減排是當今汽車制造商共同面對的一道難題,而輪胎能耗可占到汽車總能耗的20%,因此作為汽車配件重要組成部分,輪胎的節能至關重要。歐盟和美國兩大出口市場近兩年相繼提出了輪胎燃油效率標簽法規,該法規表面看是一個標簽問題,其實質涉及輪胎的安全、環保、能耗等指標數據,對我國出口輪胎的生產技術、檢驗標準、檢測手段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檢測設備設施手段方面,輪胎抗濕滑性能和滾動噪聲等測試項目,都需要在戶外試驗場進行模擬測試,而我國現在沒有一家試驗場的條件能滿足要求。輪胎試驗場是輪胎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的重要手段,也是一個國家體現輪胎技術和產品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建設國內輪胎試驗場已勢在必行。
優化產品結構,依靠技術進步,增強國際競爭力。輪胎業要想長遠發展,關鍵還應整合資源,依靠技術進步,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服務,把開發生產高附加值輪胎作為主攻方向,推動出口輪胎向中高檔發展,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拳頭產品,培育和壯大自主品牌,增強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
優化行業發展結構。近年來我國出口貿易快速增長,但很多行業仍然是“二高一低”(高污染、高能耗、低利潤)的粗放型模式,這種貿易方式也是國外貿易壁壘的主要對象。我國出口貿易必須向“效益導向型”方式轉變,要加快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在上品牌、深加工、高附加值上下功夫。
支持國內企業海外擴張。目前,世界排行前10位的外資輪胎企業,在我國內地基本上都擁有二至三家合資或獨資企業,而本土輪胎企業很少有走出去的。此外,我國輪胎出口比例高達40%,原材料和市場兩頭在外,使輪胎行業不僅受到了國際需求不振的影響,還遭遇了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打壓。應加快開發國外新興市場的步伐,推行“多元化”戰略,降低輪胎出口市場過于集中的風險。
盡快建立我國的技術標準和法規體系。目前,日本、韓國也在醞釀有關低油耗輪胎的非強制性標準,今明兩年大力引入非強制性輪胎標簽制度,控制輪胎的濕地抓著性能、耐用水平、燃油效率和噪音水平,并推出輪胎評級制度以提高能源效率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我國要加快國家標準與世界標準接軌,加速國際標準采標率的推進工作,既可與進出口國家權利對等,又可爭取今后檢測結果互認;繼續完善標準化組織建設,提高服務有效性,加強標準化基礎工作,加強標準論證、檢驗方法研究;整頓檢驗市場,進一步規范產品檢驗機構的監管,減輕企業負擔。
江蘇出口的輪胎品種有轎車輪胎、卡客車輪胎、摩托車輪胎、自行車輪胎,另有少量的工業車輛輪胎、工程機械輪胎、房車輪胎、農業輪胎、特種輪胎等。
出口增長背后藏隱憂
江蘇出口輪胎企業質量管理水平較高,基本都有自主品牌,也有部分摩托車、自行車輪胎貼牌生產。2010年江蘇出口輪胎貿易國家有美國、歐盟、日本、韓國、俄羅斯、中東、非洲等174個國家和地區。受美國輪胎特保案影響,出口美國輪胎份額明顯下降,歐盟已上升為第一大出口市場。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江蘇2009年輪胎出口大幅下滑,與2008年相比,批次下降9.9%,數量下降25.2%,金額下降22.8%。業內人士分析,2010年輪胎出口大幅反彈,主要原因有:一是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正在逐漸消退,國外市場呈回暖跡象,國際訂單增長明顯;二是江蘇輪胎企業出口大戶均屬跨國公司,可以通過調整出口輪胎的原產地來回旋應對美國輪胎特保案;三是通過調整輪胎出口價格,并與美國經銷商適當分擔特保案高額關稅,穩定美國市場;四是進一步拓寬擴大非洲、中東、俄羅斯等地區的輪胎出口市場,用多元化的策略降低和化解市場風險;五是江蘇輪胎企業優化產品結構,從中低檔產品調整為中高檔產品,依靠技術進步,增加節能、環保、智能產品的比例,把生產高附加值輪胎作為主攻方向,增強國際競爭力;六是江蘇檢驗檢疫局及時推出了預約檢驗檢疫、開辟綠色通道、試行24小時工作制等一系列便利措施,并且積極按照國家質檢總局頒布的《出口工業產品企業分類管理辦法》,對輪胎出口產品企業進行了分類管理。
然而,出口快速增長的背后,當前我國輪胎行業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
一是出口遭受貿易壁壘、技術壁壘、環保壁壘等挑戰。除美國之外,歐盟、巴西、阿根廷、印度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也對我國輪胎的出口企業提出了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二是產能過剩,產品結構不合理。隨著中國汽車業的發展,帶動輪胎行業不斷擴大產能。但是輪胎行業盲目擴大產能,產品多以中低端為主,造成產能過剩。
三是主要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企業成本大幅增加。據了解,天然橡膠是輪胎制造的主要原材料,而我國的天然橡膠供給短缺,約70%依賴進口。受國際市場復蘇、國內需求量上升、國際資本投機、產膠地天氣變化以及天然橡膠進口關稅降低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去年年底以來,天然橡膠進口均價一路上揚。而國內天然橡膠的主產地云南省,由于受干旱影響,天然橡膠減產過半,價格猛漲。同時,與之配套的子午線、鋼絲線等生產企業也受到傳導影響。
內調結構外拓市場
針對上述不利情況,檢驗檢疫部門提出下列建議:
組織機構多向聯合。針對美國輪胎特保案,表明了貿易壁壘的多樣性,并不僅僅是技術性貿易壁壘。要充分發揮WTO協調辦公室的作用,以及我駐外經商機構作為前沿陣地和信息觸角的優勢,形成政府、地方、協會、企業四級聯動,緊密溝通,做好日常跟蹤、收集整理、信息分析和信息通報等工作,搭建一個“雙向服務”的行業平臺,以達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有關部門要加大雙邊經貿互動,通過平等對話和磋商妥善處理貿易摩擦;建立預警機制,爭取應訴獲得好效果。
加快國內輪胎試驗場建設。節能減排是當今汽車制造商共同面對的一道難題,而輪胎能耗可占到汽車總能耗的20%,因此作為汽車配件重要組成部分,輪胎的節能至關重要。歐盟和美國兩大出口市場近兩年相繼提出了輪胎燃油效率標簽法規,該法規表面看是一個標簽問題,其實質涉及輪胎的安全、環保、能耗等指標數據,對我國出口輪胎的生產技術、檢驗標準、檢測手段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檢測設備設施手段方面,輪胎抗濕滑性能和滾動噪聲等測試項目,都需要在戶外試驗場進行模擬測試,而我國現在沒有一家試驗場的條件能滿足要求。輪胎試驗場是輪胎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的重要手段,也是一個國家體現輪胎技術和產品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建設國內輪胎試驗場已勢在必行。
優化產品結構,依靠技術進步,增強國際競爭力。輪胎業要想長遠發展,關鍵還應整合資源,依靠技術進步,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服務,把開發生產高附加值輪胎作為主攻方向,推動出口輪胎向中高檔發展,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拳頭產品,培育和壯大自主品牌,增強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
優化行業發展結構。近年來我國出口貿易快速增長,但很多行業仍然是“二高一低”(高污染、高能耗、低利潤)的粗放型模式,這種貿易方式也是國外貿易壁壘的主要對象。我國出口貿易必須向“效益導向型”方式轉變,要加快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在上品牌、深加工、高附加值上下功夫。
支持國內企業海外擴張。目前,世界排行前10位的外資輪胎企業,在我國內地基本上都擁有二至三家合資或獨資企業,而本土輪胎企業很少有走出去的。此外,我國輪胎出口比例高達40%,原材料和市場兩頭在外,使輪胎行業不僅受到了國際需求不振的影響,還遭遇了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打壓。應加快開發國外新興市場的步伐,推行“多元化”戰略,降低輪胎出口市場過于集中的風險。
盡快建立我國的技術標準和法規體系。目前,日本、韓國也在醞釀有關低油耗輪胎的非強制性標準,今明兩年大力引入非強制性輪胎標簽制度,控制輪胎的濕地抓著性能、耐用水平、燃油效率和噪音水平,并推出輪胎評級制度以提高能源效率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我國要加快國家標準與世界標準接軌,加速國際標準采標率的推進工作,既可與進出口國家權利對等,又可爭取今后檢測結果互認;繼續完善標準化組織建設,提高服務有效性,加強標準化基礎工作,加強標準論證、檢驗方法研究;整頓檢驗市場,進一步規范產品檢驗機構的監管,減輕企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