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國內輪胎行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具體來看,2009年國內輪胎產量6.55億條,同比增長18%;上市公司2009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4%,但營業利潤同比增長10.8倍,平均銷售毛利率達到18.4%,銷售凈利率達到5.8%,輪胎上市公司業績增長,都達到了歷史新高。
2009年輪胎行業出現“井噴”行情主要受兩個因素的影響:一是下游汽車行業快速增長,產銷量同比增長超過46%;二是輪胎原材料價格大幅下降,天然橡膠價格在2009年年初下降了50%左右,年均價格同比下降35%。原材料價格下降使企業生產成本降低,下游需求旺盛推動產品銷售順暢且價格保持高位,雙重因素使得輪胎企業盈利大幅增長。
到了2010年,輪胎行業盈利水平每況愈下。從上市公司情況看,截至2010年第二季度,行業平均銷售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為9.93%和1.14%,而上年同期分別為16.83%和5.17%;到了2010年第三季度,利潤水平呈繼續下滑態勢,行業銷售毛利率為9.21%,凈利率下降到0.46%,而上年同期分別為17.83%和5.83%。2010年輪胎行業銷售收入同比普遍大幅增長,而毛利率卻呈大幅下滑態勢,和2009年的火爆情況截然相反。從下游看,汽車行業的迅猛發展對輪胎的需求穩步增加,2010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雙雙超過1800萬輛。2010年我國汽車行業快速發展,大幅增加了輪胎需求,而且輪胎價格在年內也數次上調,但行業仍面臨增產不增收的尷尬局面。
利潤起伏皆因天膠價格漲跌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輪胎行業2010年利潤大幅下滑并不是下游需求不足或者價格下跌,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來自上游的成本壓力。對于輪胎生產企業來說,主要成本為人工成本、原材料、固定資產折舊和水電費,其中人工成本、固定資產折舊和水電費相對固定。
原材料主要是天然橡膠、合成橡膠、尼龍簾子布、鋼絲和炭黑,而天然橡膠成本占輪胎總生產成本的比例約為40%,遠遠高于其他原材料,并且價值較高。因此,天然橡膠價格是輪胎生產企業最敏感的環節之一,直接決定著行業的盈利狀況。
2010年天然橡膠價格大幅上漲,輪胎行業成本大幅增加,導致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具體來看,2010年1—11月份,泰國3號煙片膠(RSS3)均價3560美元/噸,泰國20號標膠(STR20)均價3393美元/噸,馬來西亞20號標膠(SMR20)均價3317美元/噸,分別比上年同期的均價上漲了87.1%、83.2%和81.9%。隨著天然橡膠等原材料價格大幅走高,國內輪胎行業雖然進行了多次集體提價,但由于國內輪胎廠家同質性較高,行業競爭比較激烈,產品提價滯后于天膠價格上漲,因此無法完全消除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帶來的不利影響,輪胎生產企業利潤大幅下降。
由此可知,影響2010年輪胎行業利潤率下滑的主要因素在于天然橡膠價格大幅上漲,泰國3號煙片膠、20號標膠和馬來西亞20號標膠去年1—11月份價格平均同比上漲84%。通過粗略計算,這一因素影響行業平均毛利潤率16%左右,剔除輪胎價格上調因素外,可以測算出毛利率下降6—7個百分點。
為了方便對比,我們從輪胎上市公司發布的季度報告分析,2010年前三季度上市企業平均銷售毛利率為9.21%,較2009年同期平均下滑8.6個百分點,其中的6—7個百分點可以說是由于天然橡膠價格上漲而帶來的,其余的則是其他成本上漲所導致的。
內憂外患之下,控制成本是企業盈利關鍵
從下游汽車行業來看,2010年各類車型產銷呈現全面增長態勢,但增速持續回落。
具體到商用車領域分析,隨著國內物流需求的復蘇,2010年市場增長速度超過市場預期,2011年仍將穩步增長。從現有運力結構來看,我國重卡產品所占比重僅在40%左右,低于發達國家60%的水平,重卡占比具備較大提升空間。另外,國內客車、輕卡保有量均偏低,提升空間較大。從轎車領域看,國內千人保有量僅40輛左右,和發達國家相距甚遠,后期同樣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雖然下游需求持續旺盛,但國內輪胎行業產能依然過剩。工信部去年10月份發布的《輪胎產業政策》提高了輪胎行業準入門檻,有助于緩解子午胎行業產能過剩狀況,對規模較大且以子午胎為主的輪胎企業來說是一種長期利好,但短期內行業的過剩局面難以得到根本性緩解,行業競爭仍然激烈,上游成本上漲壓力難以完全向下游市場轉嫁。
從上游市場分析,影響輪胎行業利潤的主要原材料——天然橡膠,其定價權并不在國內,但國內需求缺口巨大,70%以上天然橡膠需要通過進口滿足。面對國際市場天然橡膠價格的節節攀升,國內輪胎企業并沒有太多選擇,只能是價格的被動接受者。目前,泰國輪胎級標準膠STR20企穩于4500美元/噸,氣候異常所導致的供應緊張繼續支撐天然橡膠價格走高。
綜合分析,輪胎行業面臨的最大風險莫過于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特別是天然橡膠價格的上漲,因此,輪胎企業在內有產能過剩、外有原料價格上漲的環境下,要實現長期穩定經營,首要任務就是學會如何控制原材料成本。
應對天然橡膠價格波動的策略
天然橡膠作為影響輪胎企業利潤的最關鍵原材料之一,由于兼具農產品和工業品的雙重屬性,其價格波動頻繁且劇烈。企業控制原材料成本,關鍵是要控制天然橡膠的成本。滬膠期貨經過多年的運作,規避風險及價格發現的功能日臻完善,為企業參與期貨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為輪胎企業提供了有效管理價格波動風險的工具。
同時,由于國內大型輪胎企業主要用膠來自泰國和馬來西亞,我們在進行了相關性分析后發現:2009年以來,滬膠指數與泰國20號標膠價格走勢相關程度達97.3%,與馬來西亞20號標膠價格走勢相關程度達97.5%。國內橡膠期貨價格走勢與輪胎企業主要進口地的橡膠價格走勢極其相關,這為企業選擇在滬膠上進行套期保值提供了良好基礎。
由于國際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影響天然橡膠價格的因素眾多,常常導致價格波動異常劇烈。國內輪胎企業在沒有定價權的不利情況下,要想應對這種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除了參與期貨市場、通過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功能來規避外,目前還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余地。國內輪胎企業競爭激烈,歐美等國家頻頻對我國輪胎實施反傾銷、提高關稅等措施,在種種不利背景下,國內企業更應該樹立超前風險意識和長遠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