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吸引外資首次超過千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發展中國家第一。
2010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喜憂參半。壞消息是持續低迷,好消息是流入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的FDI出現了強勁反彈,首次超過全球FDI總流量的一半,達到53%。
預計2011年全球FDI流動將增加到1.3萬億至1.5萬億美元,全球范圍內的并購有望進一步增長。此外,匯率劇烈波動、主權債務以及投資保護主義的風險仍可能使全球FDI的增長受挫。1月18日凌晨,聯合國貿發組織(UNCTAD)投資與企業司司長詹曉寧在給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的電郵中說,2010年中國吸引外資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發展中國家第一。他特別提到中國吸收外資的結構進一步優化,這一變化非常明顯。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聯合國貿發組織(UNCTAD)投資和企業司《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第5期在日內瓦向全球發布。
報告稱,2010年全球FDI比2009年僅增長近1%,從1.11萬億美元增加到1.12萬億美元。去年各季度全球FDI流量出現較大波動,流入發達國家的FDI進一步萎縮,仍處于蕭條期。
“這表明全球FDI的復蘇仍不穩定。”詹曉寧說,全球FDI流量在第二季度出乎意料地下滑,第三季度出現反彈。聯合國貿發組織全球FDI季度指數在第二季度從107降至82,但隨后在第三季度反彈到121,達到全年最高水平。初步數據顯示,第四季度FDI可能與第三季度持平,或略有下降。
據詹曉寧介紹,2010年流入發達國家的FDI為5270億美元,比上年下降約7%。但美國吸收的FDI出現強勁的恢復性增長,較2009年增加了40%以上,新增56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來源于利潤再投資。歐洲是FDI流入量下降最多的地區,特別是荷蘭和盧森堡。主權債務危機導致流入歐洲所謂“外圍”國家,如愛爾蘭、意大利等國的FDI大幅下降。
流入發達國家的FDI進一步下降的同時,流入發展中和轉型經濟體的FDI卻強勁反彈。
詹曉寧說,由于發展中國家經濟較快復蘇以及南方國家之間的FDI流動的增長,2010年流入發展中經濟體的FDI增加了約10%,達5250億美元。作為進入發展中國家市場的日益重要的方式,針對發展中國家的跨境并購金額增加了一倍。但流入各地區發展中國家的FDI很不均衡:流入非洲的FDI在2008年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之后持續下降,2010年下降到500億美元,降幅達14%。
他預計,2011年全球FDI流動將增加到1.3萬億至1.5萬億美元。原因是2010年有所改善的宏觀經濟環境增加了跨國企業的盈利,提高了股票市場的估值水平,企業信心也不斷增強,這些有利因素將推動跨國公司利用其創紀錄的現金流(僅發達國家跨國企業就握有4萬億至5萬億美元的現金)進行投資。同時,跨國公司也需要通過戰略性投資加強其在后危機時代的戰略地位。另外,全球范圍內的并購有望在2011年進一步增長。
需要提醒的是,影響全球外國投資的不利因素和風險仍然存在。全球GDP在2010年出現恢復性增長之后,其增速可能會出現減緩。匯率劇烈波動、主權債務以及投資保護主義的風險仍可能影響全球FDI的增長。
2010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喜憂參半。壞消息是持續低迷,好消息是流入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的FDI出現了強勁反彈,首次超過全球FDI總流量的一半,達到53%。
預計2011年全球FDI流動將增加到1.3萬億至1.5萬億美元,全球范圍內的并購有望進一步增長。此外,匯率劇烈波動、主權債務以及投資保護主義的風險仍可能使全球FDI的增長受挫。1月18日凌晨,聯合國貿發組織(UNCTAD)投資與企業司司長詹曉寧在給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的電郵中說,2010年中國吸引外資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發展中國家第一。他特別提到中國吸收外資的結構進一步優化,這一變化非常明顯。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聯合國貿發組織(UNCTAD)投資和企業司《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第5期在日內瓦向全球發布。
報告稱,2010年全球FDI比2009年僅增長近1%,從1.11萬億美元增加到1.12萬億美元。去年各季度全球FDI流量出現較大波動,流入發達國家的FDI進一步萎縮,仍處于蕭條期。
“這表明全球FDI的復蘇仍不穩定。”詹曉寧說,全球FDI流量在第二季度出乎意料地下滑,第三季度出現反彈。聯合國貿發組織全球FDI季度指數在第二季度從107降至82,但隨后在第三季度反彈到121,達到全年最高水平。初步數據顯示,第四季度FDI可能與第三季度持平,或略有下降。
據詹曉寧介紹,2010年流入發達國家的FDI為5270億美元,比上年下降約7%。但美國吸收的FDI出現強勁的恢復性增長,較2009年增加了40%以上,新增56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來源于利潤再投資。歐洲是FDI流入量下降最多的地區,特別是荷蘭和盧森堡。主權債務危機導致流入歐洲所謂“外圍”國家,如愛爾蘭、意大利等國的FDI大幅下降。
流入發達國家的FDI進一步下降的同時,流入發展中和轉型經濟體的FDI卻強勁反彈。
詹曉寧說,由于發展中國家經濟較快復蘇以及南方國家之間的FDI流動的增長,2010年流入發展中經濟體的FDI增加了約10%,達5250億美元。作為進入發展中國家市場的日益重要的方式,針對發展中國家的跨境并購金額增加了一倍。但流入各地區發展中國家的FDI很不均衡:流入非洲的FDI在2008年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之后持續下降,2010年下降到500億美元,降幅達14%。
他預計,2011年全球FDI流動將增加到1.3萬億至1.5萬億美元。原因是2010年有所改善的宏觀經濟環境增加了跨國企業的盈利,提高了股票市場的估值水平,企業信心也不斷增強,這些有利因素將推動跨國公司利用其創紀錄的現金流(僅發達國家跨國企業就握有4萬億至5萬億美元的現金)進行投資。同時,跨國公司也需要通過戰略性投資加強其在后危機時代的戰略地位。另外,全球范圍內的并購有望在2011年進一步增長。
需要提醒的是,影響全球外國投資的不利因素和風險仍然存在。全球GDP在2010年出現恢復性增長之后,其增速可能會出現減緩。匯率劇烈波動、主權債務以及投資保護主義的風險仍可能影響全球FDI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