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車市,我本人對2011年車市保持相對樂觀,車市的增幅在15%左右,總量增幅在250萬輛。具體來說,去年12月份廠家上報報表中藏起來了50~60萬輛銷量,這個數(shù)據(jù)會在今年1~2月份的銷售報表中呈現(xiàn);同樣,2011年車市艱難,2011年12月份壓貨60萬輛甚至更多,這同樣“合情合理”,扣除這120萬輛的非自然增長,不管政策影響多大,2011年自然增幅可以維持在8%左右。所以,2011年,在報表上,呈現(xiàn)2050~2070萬輛粉飾之后的銷量數(shù)據(jù),不是難事。
2011年,我們來談談什么?預測太無趣;限牌又添堵;說說政策吧。
去年年底,預料之中,1.6L以下排量的購置稅優(yōu)惠取消,恢復10%。市場份額不斷下滑的小型車,熬過了寒冬之后,發(fā)現(xiàn)還在冬天;風光無限的豪華車和中高級車,這兩年來,一直生活在春天。
期待一個通過有形之手去調(diào)配無形的資源再次落空。長期以來的經(jīng)驗和實踐證明,在汽車行業(yè),許多有趣的政策,選對了起點,但是開到錯誤的方向。目前中國車市大車橫行,小車艱難的局面,十年來,都沒有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案。
和其它行業(yè)不同,中國汽車有一個奇怪的汽車產(chǎn)業(yè)政策,這個政策屬于典型的計劃經(jīng)濟產(chǎn)物,但是,隨著中國汽車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計劃和市場的矛盾早就已經(jīng)凸顯。
但是,政令頻出的中國車市,沒有按照施政者的意愿前行。比如小排量汽車的發(fā)展路徑,從飛度到雅力士,就是典型的案例,這些更適合中國市場道路資源和能源節(jié)約的小車,多年來的發(fā)展步伐緩慢,而且在整個車市的膨脹與發(fā)展中,成為受傷最深的一撮。
原因合在?
在合理引導中國車市的發(fā)展路徑問題上,相關政策的實施,要么造成車市迅速膨脹,要么導致車市急劇調(diào)整,車市的大起大落,和這些有趣的政策緊密相聯(lián)。
北京率先限牌,可能將是另外一個值得商榷的案例。
2010年12月23日,北京的限牌令終于掉下靴子,北京城全城搶車潮流從清晨忙碌到12月24日深夜。 這年的平安夜,如果你是熱戀中的人,愛她,就在平安夜里陪她一起去提輛靚車吧!
據(jù)說,但就12月23日一天,北京城新增機動車3萬輛,一個哥們說,在23號晚上10點鐘一家一汽大眾的展廳里,排隊繳費的購車者達到12人之多,“買車排隊交費,這是我這輩子見過最玄乎的事情了。”剛剛工作兩年多的他說。
每當分析堵車的根源的,激增的機動車當然是罪魁禍首,但是,擁有一輛汽車,無論對業(yè)已成家的家庭還是剛剛出來工作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是一件極為值得珍視的事情,所以,北京的這次限牌,和上海實施多年的拍牌不同,將有著無比深遠的意義。
北京限牌會不會形成示范效應,答案是肯定的,去年3月份的時候,成都就出臺過類似的征求意見稿,只是后來沒有先例不了了之。
但是,首都北京的限牌,勢必將會在國內(nèi)大城市中一石激起千層浪,目前,成都、廣州、杭州三地的城市擁堵情況不亞于北京上海,估計這三個城市將會緊隨其后,推出類似的治堵措施,深圳、武漢、重慶和南京將是第三梯隊的候選。
治堵會讓中國車市走向何方?
毫無疑問,對于普通百姓而言,擁有一輛汽車的渴求,將使無法阻擋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由于施政者的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未來,消費者擁有一輛車市的成本將會與日俱增。
有好事者已經(jīng)總結出中國消費者擁有一輛汽車的艱難:全世界最貴的汽車、最多的收費、最高的油價,行駛在中國最擁堵的道路。
如今,在最貴的汽車和最多的收費之外,消費者還將付出更多的稅收和牌照成本,擁有汽車,未來可能成為一件更加添堵的事情,真是情何以堪。
那么,治堵之下的2011年中國車市走向如何?簡單判斷治堵讓2011年車市走向下坡路的說法是不科學的,如果沒有限牌,北京車市12月份絕不會達到史無前例的20萬輛。治堵的結果必然會導致消費提前,但實際這個提前數(shù)量無法判斷。
所以,如果成都、杭州和廣州三地將在某個時刻發(fā)布類似的限牌信息,可以預見,三大城市的新車銷量會發(fā)生不亞于北京這樣的井噴,這樣的現(xiàn)象肯定會在隨后的第三梯隊發(fā)生。
此外,限牌的信號等于向汽車公司發(fā)布準確的政策指導:未來汽車的主戰(zhàn)場,將轉移到三線甚至四線區(qū)域和市場,這將迫使汽車品牌在這些有待耕耘的地區(qū)進一步發(fā)揮力量。
雖然已經(jīng)市場化,但是中國車市始終無法擺脫無形之手,從已經(jīng)公布的2011年銷售計劃來說,預增30%的廠家不下10家,20%增幅的也不少;新科狀元上海通用的2011年增幅計劃是15%左右,低于15%增幅計劃的,目前還只有東風本田(7.6%)和一汽豐田(10%)。
最后,讓我在做做無趣的事情吧。2011年車市,我本人對2011年車市保持相對樂觀,車市的增幅在15%左右,總量增幅在250萬輛。具體來說,去年12月份廠家上報報表中藏起來了50~60萬輛銷量,這個數(shù)據(jù)會在今年1~2月份的銷售報表中呈現(xiàn);同樣,2011年車市艱難,2011年12月份壓貨60萬輛甚至更多,這同樣“合情合理”,扣除這120萬輛的非自然增長,不管政策影響多大,2011年自然增幅可以維持在8%左右。所以,2011年,在報表上,呈現(xiàn)2050~2070萬輛的銷量粉飾數(shù)據(jù)不是難事。
但是,2011上半年比較艱難,政策惠民措施到期,國家開始整治大城市交通頑疾,尤其是北京限牌的實施,將在全國主要城市圈中形成不好的示范效應。但是,上海拍牌的經(jīng)驗和教訓證明:長期以往,將繼續(xù)惡化車市格局,小車愈加艱難,大車繼續(xù)高歌猛進。這個結局,還沒有開始,就可以猜到結局。
2011年,我們來談談什么?預測太無趣;限牌又添堵;說說政策吧。
去年年底,預料之中,1.6L以下排量的購置稅優(yōu)惠取消,恢復10%。市場份額不斷下滑的小型車,熬過了寒冬之后,發(fā)現(xiàn)還在冬天;風光無限的豪華車和中高級車,這兩年來,一直生活在春天。
期待一個通過有形之手去調(diào)配無形的資源再次落空。長期以來的經(jīng)驗和實踐證明,在汽車行業(yè),許多有趣的政策,選對了起點,但是開到錯誤的方向。目前中國車市大車橫行,小車艱難的局面,十年來,都沒有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案。
和其它行業(yè)不同,中國汽車有一個奇怪的汽車產(chǎn)業(yè)政策,這個政策屬于典型的計劃經(jīng)濟產(chǎn)物,但是,隨著中國汽車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計劃和市場的矛盾早就已經(jīng)凸顯。
但是,政令頻出的中國車市,沒有按照施政者的意愿前行。比如小排量汽車的發(fā)展路徑,從飛度到雅力士,就是典型的案例,這些更適合中國市場道路資源和能源節(jié)約的小車,多年來的發(fā)展步伐緩慢,而且在整個車市的膨脹與發(fā)展中,成為受傷最深的一撮。
原因合在?
在合理引導中國車市的發(fā)展路徑問題上,相關政策的實施,要么造成車市迅速膨脹,要么導致車市急劇調(diào)整,車市的大起大落,和這些有趣的政策緊密相聯(lián)。
北京率先限牌,可能將是另外一個值得商榷的案例。
2010年12月23日,北京的限牌令終于掉下靴子,北京城全城搶車潮流從清晨忙碌到12月24日深夜。 這年的平安夜,如果你是熱戀中的人,愛她,就在平安夜里陪她一起去提輛靚車吧!
據(jù)說,但就12月23日一天,北京城新增機動車3萬輛,一個哥們說,在23號晚上10點鐘一家一汽大眾的展廳里,排隊繳費的購車者達到12人之多,“買車排隊交費,這是我這輩子見過最玄乎的事情了。”剛剛工作兩年多的他說。
每當分析堵車的根源的,激增的機動車當然是罪魁禍首,但是,擁有一輛汽車,無論對業(yè)已成家的家庭還是剛剛出來工作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是一件極為值得珍視的事情,所以,北京的這次限牌,和上海實施多年的拍牌不同,將有著無比深遠的意義。
北京限牌會不會形成示范效應,答案是肯定的,去年3月份的時候,成都就出臺過類似的征求意見稿,只是后來沒有先例不了了之。
但是,首都北京的限牌,勢必將會在國內(nèi)大城市中一石激起千層浪,目前,成都、廣州、杭州三地的城市擁堵情況不亞于北京上海,估計這三個城市將會緊隨其后,推出類似的治堵措施,深圳、武漢、重慶和南京將是第三梯隊的候選。
治堵會讓中國車市走向何方?
毫無疑問,對于普通百姓而言,擁有一輛汽車的渴求,將使無法阻擋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由于施政者的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未來,消費者擁有一輛車市的成本將會與日俱增。
有好事者已經(jīng)總結出中國消費者擁有一輛汽車的艱難:全世界最貴的汽車、最多的收費、最高的油價,行駛在中國最擁堵的道路。
如今,在最貴的汽車和最多的收費之外,消費者還將付出更多的稅收和牌照成本,擁有汽車,未來可能成為一件更加添堵的事情,真是情何以堪。
那么,治堵之下的2011年中國車市走向如何?簡單判斷治堵讓2011年車市走向下坡路的說法是不科學的,如果沒有限牌,北京車市12月份絕不會達到史無前例的20萬輛。治堵的結果必然會導致消費提前,但實際這個提前數(shù)量無法判斷。
所以,如果成都、杭州和廣州三地將在某個時刻發(fā)布類似的限牌信息,可以預見,三大城市的新車銷量會發(fā)生不亞于北京這樣的井噴,這樣的現(xiàn)象肯定會在隨后的第三梯隊發(fā)生。
此外,限牌的信號等于向汽車公司發(fā)布準確的政策指導:未來汽車的主戰(zhàn)場,將轉移到三線甚至四線區(qū)域和市場,這將迫使汽車品牌在這些有待耕耘的地區(qū)進一步發(fā)揮力量。
雖然已經(jīng)市場化,但是中國車市始終無法擺脫無形之手,從已經(jīng)公布的2011年銷售計劃來說,預增30%的廠家不下10家,20%增幅的也不少;新科狀元上海通用的2011年增幅計劃是15%左右,低于15%增幅計劃的,目前還只有東風本田(7.6%)和一汽豐田(10%)。
最后,讓我在做做無趣的事情吧。2011年車市,我本人對2011年車市保持相對樂觀,車市的增幅在15%左右,總量增幅在250萬輛。具體來說,去年12月份廠家上報報表中藏起來了50~60萬輛銷量,這個數(shù)據(jù)會在今年1~2月份的銷售報表中呈現(xiàn);同樣,2011年車市艱難,2011年12月份壓貨60萬輛甚至更多,這同樣“合情合理”,扣除這120萬輛的非自然增長,不管政策影響多大,2011年自然增幅可以維持在8%左右。所以,2011年,在報表上,呈現(xiàn)2050~2070萬輛的銷量粉飾數(shù)據(jù)不是難事。
但是,2011上半年比較艱難,政策惠民措施到期,國家開始整治大城市交通頑疾,尤其是北京限牌的實施,將在全國主要城市圈中形成不好的示范效應。但是,上海拍牌的經(jīng)驗和教訓證明:長期以往,將繼續(xù)惡化車市格局,小車愈加艱難,大車繼續(xù)高歌猛進。這個結局,還沒有開始,就可以猜到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