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但世貿組織專家組最終并未裁定美國針對中國輸美輪胎所采取的特保措施違反世貿規則的消息,加之繼續快速上漲的天然橡膠價格,使得我國輪胎行業迎來了更加艱難的一年。
雙重考驗擠壓國內輪胎企業
2010年最后一個交易日,期貨橡膠1105主力合約收于37190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漲645元,比7月2日收盤上漲15040元,漲幅分別達1.76%和68%。
山東省橡膠行業協會副理事長鄭永祥說:“從目前的趨勢看,2011年天然橡膠價格將繼續保持上漲趨勢,業內預估會有至少1萬元的漲幅。這對大多數輪胎生產企業都是一個很嚴峻的形勢。”
據鄭永祥介紹,包括山東省在內的一些省份的輪胎生產企業出現了大面積虧損。“有的企業因為成本過高陷入難以維持經營的困境,橡膠價格的頻繁上漲也導致一些企業不敢接訂單。”
2009年9月,美國政府決定在未來三年內分別對中國輸美輪胎征收35%、30%和25%的從價特別關稅。2010年12月13日,世貿組織爭端案專家組未裁定美國針對中國輸美輪胎所采取的特保措施違反世貿規則。
對此,鄭永祥認為,輪胎特保案執行特別關稅至今已1年多了,對國內輪胎企業造成的實質性影響已經形成。“即便世貿組織繼續維持目前的裁定,對國內輪胎企業的外貿產生更大影響的可能性已經不大。因為輪胎特保案,我國輪胎企業出口美國受阻,失去了當時將近40%的海外市場。”
“國內輪胎企業現在實際上面臨著雙重考驗,一是快速上漲的原材料價格,二是繼續失去美國市場份額。兩大因素將使得輪胎企業在2011年面臨更為復雜的環境。”鄭永祥說。
輪胎產能過剩導致競爭激烈化
纏繞在輪胎企業身上的煩惱,并不僅是美國輪胎特保案帶來的市場流失,以及天然橡膠漲價引起的成本上升。近年來,國內輪胎行業產能快速擴張,讓越來越多的企業陷入激烈競爭中。
輪胎制造業是山東省的優勢產業之一,輪胎生產能力、產量、科研開發能力多年來一直位居國內前列。目前,山東擁有橡膠加工企業4000多家,橡膠耗量超過全國一半。其中,天然橡膠消耗量最大的機動車輪胎生產企業500余家,產量從1985年以后一直居全國首位,占全國總產量近50%。
從2009年天然橡膠開始上漲以來,山東省新增不少輪胎生產企業,導致輪胎項目上馬過量。一些原本生產其他橡膠制品,甚至橡膠衍生化工產品的,也轉來生產輪胎。此外,一些天然橡膠外的企業也正在進入輪胎生產領域。
“這些新上項目的開工建設,必然會為橡膠輪胎產業帶來激烈的內部競爭。尤其是高端管理人才和技術工人的競爭,將會影響當前企業經營及新建項目投產后的經營,甚至會出現因為技術工人流動而導致產品質量下降等問題。”鄭永祥說。
鄭永祥表示,山東省輪胎產量目前保持了30%的增長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市場需求增長速度。由于輪胎行業整體利潤率下降,海外市場受到進口國貿易壁壘等限制進一步收窄,從而導致國內市場競爭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