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托運人委員會主席猜昌近日披露,上半年泰國出口仍然從泰銖貶值中獲益,匯率維持在1美元兌換36-37泰銖的水平。許多項目出口良好,包括大米、橡膠和飼料以及汽車和電子零件等工業產品。今年前4個月出口數據良好,增長了1.4%,但如果扣除黃金、石油和軍事裝備,出口將增長至3.7%,所以有信心上半年泰國出口將增長到目標的1%-2%的目標。
不過,我們仍需關注影響泰國下半年出口的外部負面因素。中國和日本等主要貿易伙伴經濟放緩,尤其是中國,制造業指數或PMI尚未恢復,處在50以下的水平,并且在過去4個月中,對中國的出口下降6%,因為許多泰國產品處于與泰國相關的生產鏈中,比如電子零件、橡膠、汽車輪轂。
但就對美國的出口而言較好,4個月增長了13.4%,這是中美貿易戰的結果,使得泰國對美國的出口增加,此外,美國經濟持續增長。
猜昌表示,下半年要關注因紅海問題導致各航線運價再度上漲的問題,有些路線異常高,一個月內已經增加了30%-40%,比2023年12月末紅海危機還要高,但仍沒有疫情期間那么高,因此我們建議出口商與進口商就交付問題進行緊密協調。
對此,委員會希望商業部召開商業公私聯合委員會,提出將海上運輸服務費變為受控服務的建議,以讓泰國擁有自己的參考價格,僅用于情況監控,不用于以任何方式控制或設定價格上限。
“中東和紅海地緣政治沖突持續存在,必須密切關注。尤其是多次上漲的運價問題,不過,委員會仍將今年的出口目標維持在1%-2%,在剩下的8個月中,平均每月必須出口242億美元。如果局勢不再進一步升級,我們相信泰國將能夠按目標維持出口。”
猜昌表示,需要關注的因素是:
1、地緣政治問題和貿易關稅壁壘的設立,特別是中美之間,他們對出口部門持續產生直接和間接影響。
2、對生產成本的擔憂,例如正在考慮上調的最低日薪,所有航線的石油和電力、貨運和附加費等能源成本均有所增加。由于中國生產和出口加速,集裝箱短缺影響成本和加工時間。
3、中小企業出口商開始面臨出口生產的營運資金問題。
4、氣候變化,從厄爾尼諾現象到拉尼娜現象,這對農產品造成風險。
委員會的建議包括:1、政府必須監管出口生產成本,例如能源成本、電費和最低工資、運輸費用。2、出口商必須規劃運輸,提前預訂,與貿易伙伴談判調整運費,使其與大幅上漲的市場運費保持一致,適當管理產品庫存。3、政府必須有效地管理水資源為厄爾尼諾向拉尼娜過渡做好準備。4、政府必須支持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使其有足夠的現金流和出口生產。5、政府必須考慮改善和增加用于出口生產的農業原材料的進口配額,如咖啡、椰子等。6、政府必須加強涵蓋所有產品類別的泰國產品的形象。
托運人委員會執行董事孔里表示,運價較去年上漲數倍的問題也導致成本上升,這是下半年出口壓力的一個因素。目前,歐洲航線運價高達每20英尺集裝箱4000美元,平均上漲了400%或4倍。由于地緣政治沖突和在大選前中國對美國出口的推動,美國航線每40英尺集裝箱的價格為5000美元,上漲了200%或2倍。
他評估到,運費問題會持續到今年年底,出口商有訂單但出現無法發貨或延誤的問題,導致出口商不得不提前幾個月搶著預訂航線,并承擔增加的運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