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我國外貿規模有望達到6萬億美元
商務部副部長任鴻斌30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說,2021年我國外貿規模再上新臺階,預計全年有望達到6萬億美元,與2020年相比增量預計達到1.3萬億美元,是過去10年增量的總和,實現了量穩質升的目標。
2、商務部:前三季度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GDP貢獻率達19.5%
商務部30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年前11月我國進出口總額5.4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1.3%,活躍的外貿主體55.3萬家;前三季度,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GDP貢獻率達19.5%,拉動GDP增長約2個百分點。
3、外匯局:11月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順差2879億元
外匯局數據顯示,11月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收入21860億元,支出18981億元,順差2879億元。其中,貨物貿易收入19785億元,支出16583億元,順差3202億元;服務貿易收入2075億元,支出2398億元,逆差323億元。
4、世行首席經濟學家對通脹和雙底衰退發出警告
“新冠變異毒株omicron疊加通脹加劇以及通脹的諸多不確定性,這也是一個全球關切的問題,這對是否對復蘇抱有信心至關重要,”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Carmen Reinhart表示。Reinhart稱omicron變異毒株對全球復蘇來說是個“挫折”,因為其“持續時間越長,刺激措施的空間就會衰減得越多”。
5、俄羅斯國際儲備創歷史新高
據央視新聞消息,12月17日至24日一周,俄羅斯國際儲備增加了42億美元,達到6350億美元,環比增幅為0.7%,創下歷史新高。此前俄羅斯國際儲備的最高紀錄是6263億美元,先后在今年11月19日和12月17日達到過這一水平。
6、達利歐:美聯儲可能加息4-5次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預計,美聯儲明年將加息4-5次,直到對股市產生負面影響為止。美國現在有兩種通脹:一種是當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超過生產能力時出現的周期性通貨膨脹,另一種是由貨幣和信貸超發造成的貨幣通脹。
7、多部門密集部署 繪就2022年經濟工作施工圖
圍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工信部等多部門日前密集召開部委工作會議,有關部門負責人也頻頻發聲,亮出2022年經濟工作“施工圖”。從目前的部署來看,多部門都強調一個“穩”字,要推動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早出臺、早落地、早見效,與此同時,圍繞促消費、擴投資、穩外貿,多部門也作出了具體安排。另外,支持市場主體發展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發展,多部門也將持續發力。
8、商務部:4方面15條政策措施穩定外貿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圍繞做好跨周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從4個方面提出15條政策措施,多措并舉穩定外貿。其中4方面為,加強財稅金融政策支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提升外貿企業匯率避險意識與能力,積極穩妥推進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增設一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培育一批離岸貿易中心城市(地區)。緩解國際物流等外貿供應鏈壓力。支持重點產業重點企業。
9、第二輪第五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完成下沉工作任務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第二輪第五批4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于2021年12月3日至5日陸續進駐黑龍江、貴州、陜西、寧夏4個省(區)開展督察。截至目前,各督察組已基本完成下沉工作任務。截至12月28日晚20:00,各督察組共收到群眾來電、來信舉報10355件,受理有效舉報7758件,經梳理合并重復舉報,累計向相關省(區)轉辦6525件。相關省(區)已辦結或階段辦結3451件。其中,立案處罰516家,立案偵查41件,拘留18人;約談黨政領導干部368人,問責黨政領導干部244人。
10、商務部:做好大宗商品進口工作
商務部副部長任鴻斌介紹,將鼓勵外貿企業與航運企業簽訂長期協議,組織中小微外貿企業與航運企業進行直客對接。加強國際海運領域監管,在多雙邊場合呼吁共同暢通國際物流。做好大宗商品進口工作,積極保障大宗商品國內供給。積極開展貿易調整援助工作。進一步提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