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銀行:全球(各大央行)必須調整貨幣政策
世界銀行:全球(各大央行)必須調整貨幣政策,以幫助小型公司,并刺激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長。(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等主要經濟體的)央行大肆購買債券乃“通脹的根源”,美國物流瓶頸問題中所暴露出來的技術熟練工短缺也推高了通脹。通脹壓力似乎會延續至2022年,甚至將在更長時期內存在。
2、七國集團財長承諾要解決供應鏈問題并避免未來重演
七國集團財長承諾加強合作,以解決造成商品短缺和通脹飆升的全球供應鏈問題。由于運輸問題導致供應中斷,零部件制成品短缺以及疫情造成能源價格上漲,全球消費者價格都在飆升。美國通脹率已觸及198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歐元區通脹率達到了創紀錄的4.9%。在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最后公報中,輪值主席國英國的財政大臣Rishi Sunak表示,將著眼于預測并避免未來的供應緊張。
3、美聯儲可能上演歷史罕見鷹派轉變
經濟學家預計,美聯儲官員本周將加快收縮購債步伐,并發出2022年加息的信號,在1980年代以來最強通脹面前上演歷史性的政策轉變。超過一半的受訪者預計,美聯儲周三結束兩天政策會議后發布的季度預測將顯示,18位官員的中值預測是明年加息兩次。
4、紐約聯儲調查顯示消費者對未來一年的通脹預期升至6%的新高
紐約聯儲最新消費者調查顯示,美國消費者對未來一年的通脹預期升至6%的新高。調查還顯示,三年通脹預期自6月以來首次下降,達到4%,主要是受到無大學學歷受訪者的預期推動。然而,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通脹的不確定性水平都在上升,并且都達到了歷史新高。這一結果凸顯出近期令美聯儲和大多數經濟學家感到意外的通脹飆升的不可預測性。美聯儲可能在接下來的政策會議上宣布加快減碼。
5、馬來西亞國會通過該國史上最大規模財政預算案
當地時間12月13日,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三讀通過該國2022年國家財政預算案。馬來西亞2022年財政預算案總規模為3321億林吉特(約合5314億元人民幣),是有史以來該國最大規模的財政預算案。預算案中有2335億林吉特用于行政開銷;756億林吉特用于社會發展開銷;另有230億林吉特用于新冠肺炎基金。
6、巴西經濟學家預測巴西2021年GDP增長4.65%
巴西經濟學家預測巴西2021年GDP增長4.65%,此前預測增長4.71%;預測2022年GDP增長0.5%,此前預測增長0.51%。
7、高盛對美國加息預期再次提前
早在11月底,高盛將美聯儲的首次加息預期從7月提早至6月,在那不久之后,多家投行都追隨高盛的腳步,押注美聯儲將在明年多次加息,或是加快緊縮步伐。而摩根士丹利當時仍堅持自己的看法,繼續預測美聯儲在2022年不會加息。
8、調查顯示英國三分之一小企業擬裁員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英國三分之一的小企業計劃在未來六個月進行裁員,在倫敦地區的小企業中,這一比例升至42%。這些小企業考慮中的平均裁員比率達45%。49%的受訪企業還表示,他們在未來六個月內將被迫提高價格,而英國的供應鏈崩潰被認為是主要原因,這將進一步增加通脹壓力。
9、日本大型制造業企業信心指數與上季持平
日本央行13日公布的企業短期經濟觀測調查(日銀短觀)結果顯示,今年第四季度,日本大型制造業企業信心指數在連續5個季度回升后與上季持平。數據顯示,受供應鏈受阻、能源價格高企等因素影響,制造業企業的生產和成本繼續承壓,大型制造業企業信心指數保持在上季的18點。全部16個制造業行業中6個行業信心指數回升,8個行業下滑;汽車行業信心指數由上季的負7點降至負8點。
10、歐佩克月報:上調明年一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預期
歐佩克周一表示,奧密克戎變體對全球原油市場的影響將是有限的,各國政府和企業現在已經適應且能夠更好地應對新冠疫情。歐佩克將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預期上調111萬桶/日,至9913萬桶/日; 將2022年全球需求預期上調20萬桶/日,至2880萬桶/日。
11、國家發改委: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在合理區間
國家發改委: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在合理區間。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更加有機地結合起來,著力在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暢通經濟循環上下更大功夫,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堅決打通各種“卡點”“堵點”,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著力破除產業鏈突出瓶頸制約,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12、國家發改委: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
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近日在京召開。會議強調,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著力破除產業鏈突出瓶頸制約,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充分挖掘國內需求潛力,以品牌建設引領消費升級,推動醫療健康、養老托育、文旅體育等生活性服務業提質擴容,扎實推進“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項目建設,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交通、物流、生態環境、社會事業等補短板項目建設。
13、工信部:全力穩定工業經濟增長
會議要求,要突出工業穩增長,聚焦制約工業經濟循環和產業鏈暢通的難點堵點問題,更加注重做好政策精細設計和銜接協調,抓好“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啟動實施,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減負紓困力度,全力穩定工業經濟增長,保持制造業占比基本穩定,筑牢經濟“壓艙石”。要著力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緊緊扭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統籌推進強鏈補鏈、技術攻關、綠色低碳轉型、數字化轉型和信息通信服務供給能力提升等重點工作。要注重防范化解風險,密切跟蹤國內外形勢變化,做好風險預見預判預案,保障原材料等重要物資供應,做好無線電安全、網絡安全等保障任務。
14、證監會:引導資金加大對科創、制造業、中小企業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
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易會滿主持召開黨委(擴大)會議,會議強調,強化資本市場功能發揮,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科學合理保持IPO、再融資常態化,積極發揮資本市場并購重組主渠道作用,擴大基礎設施領域公募REITs試點,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債融資,促進各類要素資源優化配置。堅持科創板“硬科技”定位,建設好創業板,扎實辦好北京證券交易所,抓實抓細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平穩運行政策措施的落地見效,引導資金加大對科創、制造業、中小企業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更好發揮商品期貨市場積極作用,助力保供穩價和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15、國家發改委:做好煤炭、電力、天然氣等供應保障
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近日在京召開。會議強調,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制作用,做好煤炭、電力、天然氣等供應保障。加強精細化用能管理,確保民生和公共用能需求,推動能效低于基準水平的重點行業企業有序實施改造升級,推動全社會加強節約用電用能。先立后破有序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優化,積極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繼續發揮傳統能源特別是煤炭、煤電的調峰和兜底保供作用。
16、BDI指數跌至逾一周低點
波羅的海整體干散貨運價指數下降56點或1.7%,至3216點,為12月3日以來新低。海岬型船運價指數下跌109點或2.3%,至4718點。海岬型船日均獲利下跌908美元,至39127美元。巴拿馬型船運價指數下跌73點或2.4%,至近兩周來最低的2995點。巴拿馬型船日均獲利下降658美元,至26952美元。超靈便型船運價指數上漲1點至2552點,為11月4日以來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