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務部:今年1-10月,我國服務貿易繼續保持良好增長態勢
束玨婷表示,今年1-10月,我國服務貿易繼續保持良好增長態勢。服務進出口總額41980.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7%;其中服務出口19974.3億元,增長29%;進口22006億元,增長1.1%。服務出口增幅大于進口27.9個百分點,帶動服務貿易逆差下降67.6%至2031.7億元,同比減少4247億元。10月當月,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4139.7億元,同比增長24%。
2、經合組織官員:中國將繼續發揮世界經濟增長驅動力的作用
經合組織中國經濟政策研究室主任馬吉特·莫爾納明確表示,中國仍將發揮世界經濟增長驅動力的作用。經合組織預測,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在2021年將增長8.1%,這與今年9月份的預測的8.5%相比有所下調。馬吉特·莫爾納指出,之所以下調是考慮到今年下半年經濟增長相對放緩的情況。但中國經濟恢復得較早,現在已經回到正軌,而部分二十國集團成員的經濟總量仍未達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3、歐美英11月制造業數據表現強勁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美國、歐元區和英國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 (PMI) 表現強勁,均高于預期。分析指出,這表明歐美英經濟和產出繼續擴張。然而 ,經濟復蘇也面臨供應緊縮和通脹上升的壓力。
4、11月東盟國家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回落至52.3點
金融信息公司埃信華邁(IHS Markit)公布的最新數據報告顯示,11月東盟國家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從10月的53.6下降至52.3。雖然該指數有所下降,但仍然接近近期峰值水平。11月,報告涉及的7個東盟國家中,有6個國家制造業的指數在50點以上。
5、韓國11月出口額創歷史新高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韓國出口額同比增長32.1%,至604.4億美元。這是韓國單月出口額首次突破600億美元。數據顯示,截至11月,韓國出口額已連續13個月同比增長,并連續9個月保持兩位數增幅。韓國半導體、石油化學、通用機械和鋼鐵等傳統優勢行業出口保持穩步增長。
6、印度11月份制造業PMI進一步升至57.6
在疫情防控措施進一步放松、國內外市場需求增長的影響下,印度制造業在11月份繼續處于擴張態勢。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印度1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進一步擴張至57.6,為近10個月的最高水平。9月份這一數據為55.9。這也是這一數據連續第5個月處于50上方。
7、美國會達成協議以避免政府停擺
當地時間12月2日,美國眾議院撥款委員會主發表聲明,稱眾議院已就一項短期政府撥款法案達成協議,該法案將延長聯邦政府的資金支持至2月18日,以避免政府停擺。預計眾議院最快將在2日當天投票并通過延長撥款的撥款法案,但消息人士透露,參議院的部分共和黨議員正試圖威脅拜登就疫苗授權問題達成妥協,否則將擱置該法案。
8、耶倫稱新毒株可能給全球經濟帶來重大問題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Omicron的新冠病毒變種可能會加劇供應鏈問題,抑制需求,從而減緩全球經濟增長。”她表示,美聯儲應密切關注工資上漲,以避免出現上世紀70年代那種具有破壞性且長期持續的“工資-物價螺旋上升”。
9、美國上周首次申請失業人數達22.2萬人
美國勞工部當地時間12月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27日的一周,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22.2萬人,前一個統計周首次申請失業人數向下修正5000人至19.4萬人,本周數據較前一周修正后數據增加2.8萬人,但該數字比此前專家預測的24萬人要少。美國首次申請失業人數的四周平均數字下降12250人,成為美國疫情暴發以來最低點。
10、巴西第三季度經濟環比萎縮0.1%
巴西地理統計局2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巴西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2萬億雷亞爾(約合3900億美元),環比下降0.1%。第三季度,巴西服務業產值環比增長1.1%,農牧業產值下降8.0%,工業產值環比持平。另外,地理統計局將第二季度GDP環比變化幅度修正為下降0.4%。該局官員麗貝卡·帕利斯說,大豆收獲季結束導致農牧業產值環比下降。此外,氣候因素也導致咖啡豆等農產品產量減少。
11、調查顯示:美國市場勞動力短缺不會很快緩解
美國商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失業的美國人不急于重返就業市場,一直困擾各個行業雇主的勞動力短缺狀況可能還會持續。529名在疫情期間失業的受訪者中,大約65%的受訪者表示年底前不會再工作,8%的受訪者表示不打算重新就業。
12、OPEC+意外維持1月增產計劃
幾位不具名代表稱,OPEC+周四同意在1月按計劃向全球市場每天增加40萬桶原油。不過他們也留了道“后門”,即如果市場發生變化,可以臨時調整產量政策。公報草案顯示,“目前仍在會期之中,以待觀察疫情的進一步發展,將繼續密切監測市場,并在必要時立即作出調整”。
13、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11月原油增產幅度超過限額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11月增產幅度遠超過復產計劃的要求,OPEC成員國上個月原油日產量增加35萬桶,比復產計劃中規定的額度多出近40%。增長的部分原因是尼日利亞產量恢復,以及伊拉克超額增產。調查顯示,其13個成員國的產量創下7月以來最大增幅,總計達到2800萬桶/日。
14、航運費重回漲勢,歐美航線大面積停航
由于艙位會持續趨緊,很多貨代公司預測12月的海運運費仍將維持上漲。近日,多位從事海運的貨代公司負責人向媒體透露,因艙位緊張,歐美航線近日出現大面積停航,同時在東南亞航線運費上漲、運力短缺的情況下,多個船公司開始征收擁堵附加費、旺季附加費、缺柜費等附加費用。
15、美國將延長港口24小時運營模式 以解決供應鏈緊張問題
當地時間12月1日,美國總統拜登就解決供應鏈緊張問題發表公開講話。拜登表示,港口碼頭和運輸公司開啟的24小時不間斷運營模式將延長2個月,讓該國國內運輸卡車可以繼續避開交通擁堵時段運送貨物。目前港口擁堵的集裝箱數量已下降40%,同時運輸公司和各大零售商也在積極采取措施緩解運輸壓力。拜登還提到,為緩解通脹率增長問題,支援受新冠疫情影響存在困難的家庭,政府正在推行“美國救援計劃”以及采取釋放石油儲備等措施。
16、國內油價或創20個月最大跌幅
今天24時,國內成品油新一輪調價窗口將開啟,截至12月1日國內參考原油變化率為-8.11%,預計汽柴油下調360元/噸,折升價后,0#柴油下調0.31元/升,92#汽油下調0.28元/升,95#汽油下調0.30元/升。本輪下調幅度將創20個月(自2020年3月17日24時)以來的最大跌幅。今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已進行了二十二輪調整,累計“十四漲四跌四擱淺”,汽油價格累計上調1905元/噸,柴油價格累計上調1835元/噸。在已經下調的四次價格中,最大幅度為8月23日進行的調整,其中汽油每噸下調250元,柴油每噸下調245元。如果本輪調整落實,將是年內第五次下調。
17、11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3.6%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2021年11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3.6%,較上月回升0.1個百分點;中國倉儲指數為54.1%,較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助理、中國物流信息中心主任何輝認為,11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呈現平穩回升的態勢。顯示出隨著“保供穩價”一系列政策效果的逐步釋放,生產領域的物流回升較快。
18、山東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提前30天超越去年全年
據山東省港口集團消息,截至12月1日,山東港口今年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155萬標準箱,提前30天超越去年全年3147萬標準箱,創歷史新高。
19、中汽協:預計11月汽車行業銷量將完成247萬輛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根據13家重點企業上報的周報情況推算,11月汽車行業銷量將完成247萬輛,環比增長5.9%,同比下降10.8%。
20、1-11月我國原油期貨交易運行平穩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1—11月,我國原油期貨交易運行平穩,規模穩步提升。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數據顯示,2021年1—11月我國原油期貨累計成交量3769.51萬手,累計成交額161992.5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5%和53.11%;日均持倉量7.70萬手,累計交割量2.49萬手。 此外,原油期權自2021年6月21日上市以來,交易活躍。截至11月30日,原油期權累計成交量118.35萬手,日均持倉量1.34萬手。
21、BDI指數攀升至一個月高位
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上漲68點或2.2%,至3115點。海岬型船運價指數上漲70點或1.6%,至4534點,為10月28日以來最高。海岬型船日均獲利增加581美元,至37604美元。巴拿馬型船運價指數上漲133點或4.6%,至3030點的三周高位。巴拿馬型船日均獲利增加1195美元,至27271美元。超靈便型船運價指數上漲28點至2402點,為近一個月以來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