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美國10月PPI同比上漲8.6%,創10年以來最高漲幅;美國10月PPI環比上漲0.6%,與預測值一致,高于前值0.5%。剔除食品、貿易和能源價格的美國10月核心PPI同比增長6.8%;美國10月核心PPI環比增長0.4%,略低于0.5%的預期,但高于前值0.2%。
具體來看,商品需求高于服務需求再次成為通脹的主因,終端商品需求導致的價格上漲占通脹指數漲幅的60%以上。其中商品價格的上漲中有三分之一來自汽油價格,單月環比走高6.7%;與之相對的是牛肉價格環比大跌10.3%,輕型卡車費用、居民電費這些年內通脹大戶也出現走弱的跡象。服務價格的上漲中超過八成來自于汽車和零部件服務,價格環比走高8.9%。
市場分析認為,高通脹正持續給美國經濟帶來壓力。近幾個月來運輸瓶頸、材料短缺和勞動力成本增加使整個經濟的價格飆升。由于持續的供應鏈挑戰預計將持續到2022年,生產者層面的持續價格上漲預示著未來幾個月消費者價格將進一步上漲。而這勢必會對后續數月的CPI數據構成傳導。就在周三外盤前,美國勞工部將公布最新的10月CPI數據,目前的預期同樣為環比增加0.6%。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CPI不是美聯儲的通脹基準,但事實上持續處于高位的數據也令美國央行長期被指責“落后于現實”。在上周宣布Taper的同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明確表示,想要平衡處于高位的通脹和仍需治愈的勞動力市場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