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合組織:今年上半年中國是全球最大外國直接投資流入國
經合組織發布數據稱,今年上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流量反彈至8700億美元,較2020年下半年的規模超出了一倍多,同時比2019年疫情之前的水平高出43%。數據顯示,中國在今年上半年是全球最大外國直接投資流入國,其流量達到1770億美元。此外,流入二十國集團成員當中非經合組織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環比增長12%,流出的外國直接投資也環比增長了24%。
2、英國首相:中國作出的碳達峰及碳中和承諾意義重大
當地時間11月2日,英國首相約翰遜在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的新聞發布會上,贊揚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氣候環境治理,肯定中國的碳達峰和碳中和承諾意義重大。約翰遜指出,此次中國派出高級別代表團參加格拉斯哥氣候變化大會,積極參與全球應對氣候危機的治理討論。他表示,中國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對于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大意義。
3、報告稱2020年多數美國國會選區對華商品出口實現增長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發布報告說,2020年,盡管面臨疫情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多數美國國會選區對華商品出口實現增長。對華出口使美國許多行業受益并為美國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報告顯示,由于中國經濟從疫情中率先復蘇,2020年美國對華商品出口較前一年增長約18%至1231億美元,而美國對世界其他地區商品出口則下降15%。中國仍然是美國第三大商品出口市場。其中,美國對華出口最多的商品是油籽和谷物、半導體及其零部件、石油和天然氣,以及汽車。
4、商務部:2022年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為24300萬噸
商務部公告2022年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總量、 申請條件和申請程序,2022年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為24300萬噸;近2年(2020年-2021年10月,下同)具有原油進口業績或經國家產業主管部門核準的使用進口原油的資格。
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全球廣泛接種新冠疫苗有助于緩解通脹飆升
格奧爾基耶娃表示,給全球民眾接種新冠疫苗將有助于確保通脹上升是暫時的。她還表示擔心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增長差距可能引發社會動蕩。她還說,供應鏈干擾可能會持續到2022年年中或之后,這將給物價帶來上行壓力,各國央行已經開始采取行動遏制通脹。
6、白宮公布長期戰略:力求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
該目標包括整個經濟體主要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等)。這一目標是建立在凈值上的,包括排放源和清除量。它不包括國際航空或國際航運的排放。目前,美國并不指望利用國際市場機制來實現這一凈零目標。白宮將繼續評估實現這一目標的進展情況。
7、韓國10月通脹率創近10年新高
韓國周二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消費者價格同比上漲3.2%,近十年來首次突破3%,主要由于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加上去年基數較低。這標志著韓國通脹率連續第七個月高于央行2%的目標,為韓國央行在11月25日的會議上再次加息奠定了基礎。
8、市場研究機構評德國PMI
德國10月制造業PMI終值57.8,預期58.2,初值58.2,創今年1月以來新低。研究機構:令人擔憂的是,10月份供應問題出現惡化,采購交貨時間最長為三個月。此外,成本通脹率已回升至夏季創下的歷史新高,導致出廠價格空前上漲,并給系統帶來更大的通脹壓力。制造商對這些問題最終能到得到解決失去信心,現在的商業預期處于2016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9、調查:美聯儲料在11月啟動減碼
在接受調查的49位經濟學家中,多數預測美聯儲將在11月啟動減碼,并在2022年年中收官,通過每月減少100億美元美國國債和50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來遏制目前每月1,200億美元的購買步伐。對于首次加息時間,預測2022年和預測2023年初的比例非常接近,后者略多一些;他們預計利率到2024年底將升至1.75%,比9月調查得到的預測高0.25個百分點。
10、俄羅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11月1日批準了《俄羅斯到2050年前實現溫室氣體低排放的社會經濟發展戰略》。依據上述計劃,俄羅斯將在實現經濟增長同時達到溫室氣體低排放目標,即到2050年前俄溫室氣體凈排放量在2019年該排放水平上減少60%,同時比1990年的這一排放水平減少80%,并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11、高通計劃到2040年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
據高通官網顯示,他們將在2030年之前,將公司直接產生的污染以及消耗電力、供暖和制冷間接排放的污染減少至50%,并將其價值鏈產生的所有其他間接排放減少25%。到2040年,實現全凈零排放。
12、在歐佩克+的配額上調后,俄羅斯10月石油產量增加
根據俄羅斯能源部,俄羅斯10月石油產量(含原油和凝析油)為1084.3萬桶/日,環比增長1.1%,產量達4586萬噸。此前歐佩克+允許俄羅斯每月增產10萬桶/日,為增產總量的四分之一。由于該數據沒有提供原油和凝析油(不屬于歐佩克+增產范圍)的細目分類,因此很難評估俄羅斯對增產協議的執行情況。如果凝析油產量與9月份相同(約91萬桶/日),那么原油產量約為993萬桶/日,比其10月份的配額高出約12萬桶。
13、花旗:上調WTI油價預期至85美元/桶甚至90美元/桶
由于石油需求增加而供應減少、天然氣需求轉向石油以及今年冬季價格情緒的蔓延,使得原油庫存將在明年第二季度增加之前會有所減少,故我行將第四季度的WTI原油價格預期上調至85美元/桶,美油也可能會達到90美元/桶的水平。然而,供應增加可能會使油價在冬季之后有所緩解。預計供應鏈(生產、運輸)問題可能會在整個冬季困擾能源市場,油價可能會保持波動。
14、美國銀行:預計布油明年年中漲至120美元/桶
美國銀行本周發布報告稱,預計到2022年6月底,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將觸及每桶120美元。就在一個月前,美國銀行還預測油價將在未來六個月達到100美元。
15、印度多家汽車公司因半導體短缺導致產銷下降
印度多家汽車制造公司近日公布的消息顯示,由于半導體供應短缺,加上投入成本上升,第二財季(6-9月)的產銷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汽車制造企業投入成本的增加也影響到企業的利潤。對于汽車生產企業來說,包括鋼材、電力、配件等價格的提高,都增加了投入成本。盡管企業提高了產品的出廠價格,但仍不足以覆蓋投入成本的增加。
16、各大國際航運樞紐船舶擁堵情況嚴重
集裝箱船在新加坡附近等候的情況周五開始并在周末持續,數量超過了7月21日記錄的45艘。東南亞其他幾個港口周一也出現了滯留情況,馬來西亞巴生港的擁堵率比正常高14.5%,丹絨柏樂巴斯港的擁堵率比平常高29.9%。雅加達的丹戎不碌集裝箱樞紐比正常高6.7%,馬尼拉高6.5%。在歐洲,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周一有18艘船等候,達到了4-10月的高點,等候的船只綿延到愛琴海。
17、交通部:10月份中國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平均值較上月平均上漲3.7%
10月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行情繼續向好,綜合指數繼續上漲。10月,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平均值為3291.25點,較上月平均上漲3.7%;反映即期市場的上海出口集裝箱綜合指數平均值為4596.58點,較上月平均上漲0.1%。
18、中物聯:10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53.5%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2021年10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3.5%,較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中國倉儲指數為54.2%,較上月回升3.2個百分點。
19、預計10月汽車銷量170.5萬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報告》顯示,芯片供應問題對終端零售的影響逐漸加劇,關鍵芯片及零部件供應受阻,生產損失較大,導致車源短缺,經銷商無車可賣,零售下降趨勢明顯。隨著海外部分地區疫情有所緩解,芯片供應緊張程度或有所下降,但預計短期內得到快速緩解的可能性不大,預測10月銷量170.5萬,同比下降11.9%,環比下降0.7%。在缺芯影響下,四季度市場零售上升阻礙依然較大。
20、工信部、公安部聯合約談中國重汽
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聯合約談中國重汽,督促整改“大噸小標”貨車違規生產問題。責令生產企業立即停止生產、銷售相關產品,全面排查“大噸小標”隱患車型,并收回同型號隱患車輛,進行自查整改。整改期間,暫停中國重汽集團有關違規車型產品《公告》和有關產品的合格證電子信息上傳,督促深入排查、認真整改,確保從車輛生產源頭消除安全隱患。下一步,兩部門將緊緊圍繞預防減少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聯合相關部門深入開展貨車非法生產改裝治理,嚴厲打擊“大噸小標”“百噸王”等違法違規生產改裝行為。
21、廣州將建商品期貨交割中心
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促進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打造風險管理中心的工作方案》。《方案》明確,給予資金等多方面扶持政策,全力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發展。《方案》提出建設廣州商品期貨交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