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疫情加劇日本勞動力危機
新法推出后,日本規模最大和歷史最悠久的家電零售集團之一野島公司(Nojima)已在今年7月底率先宣布,將雇員的退休年齡從65歲上調到80歲。也就是說,到65歲的法定退休年齡后,如果公司對員工健康狀況和業務能力認可,將會再次雇用該名員工,雇傭合同每年一簽,工作年齡的上限可達80歲。這也是迄今為止,日本企業在鼓勵延遲退休方面最大的動作。野島電器目前有3000名全職員工,其中約10人在75歲及以上。
2、高盛:全球石油需求或將很快達到1億桶/日
高盛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全球石油需求已超過9900萬桶/日,隨著亞洲市場復蘇,預計很快就能達到疫情爆發前的1億桶/日水平。天然氣需求向石油轉換可能會為推動石油消費增長至少100萬桶/日,天然氣遠期合約將在整個冬季推動這一水平。這一變化可能會讓高盛對布倫特原油期貨到年底達到90美元/桶的價格預期繼續上調,但這并不是基本預測情境。高盛預計,即使冬季氣溫比平均水平低,今年冬季的需求仍將保持在疫情爆發前的水平。
3、瑞銀:通脹上升和供應問題更多是暫時性因素導致的
瑞銀表示,能源價格上漲、產品和勞動力市場供應中斷,導致經濟增長放緩和通脹預期上升,歐元區通脹預期已升至多年高位。但瑞銀經濟學家表示,新冠疫情已經表明只要困難是暫時的,對其重視程度便可降低。
4、俄羅斯石油部長:預計到2022年底 石油需求將達到疫情前的水平
俄羅斯石油部長表示,預計到2022年底,石油需求將達到疫情前的水平;希望歐佩克+在11月4日的會議上堅持增產40萬桶/日的協議;很難預測油價是否會像天然氣一樣達到歷史高點,這取決于需求。
5、人民日報: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底氣足
前不久,國家統計局公布經濟數據顯示,我國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發展,主要宏觀指標總體處于合理區間。經濟社會體系是一個普遍聯系、多維多元的復雜系統。在不確定因素影響下,外界的風風雨雨或許會帶來沖擊,經濟數據可能會出現短期波動。但是,中國經濟持續恢復、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態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我們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有堅定信心。
6、中汽協:9月乘用車銷量比上月呈明顯增長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9月乘用車銷量比上月呈明顯增長,但由于同期基數較高,同比降幅較上月有所擴大。2021年9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76.7萬輛和175.1萬輛,環比分別增長18.1%和12.8%,同比分別下降13.9%和16.5%,降幅比8月分別擴大2和4.8個百分點。2021年1-9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465.8萬輛和1486.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0.7%和11.0%,增幅比1-8月繼續回落4.5和5個百分點,累計增速繼續大幅下降;與2019年同期相比,產銷同比分別下降2.9%和2.7%,降幅比1-8月分別擴大0.4和1個百分點。
7、中期協發布關于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和衍生品法(草案二次審議稿)》意見的通知
10月25日晚間,中國期貨業協會發布關于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和衍生品法(草案二次審議稿)》意見的通知,向各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征求意見。下一步,協會將通過召開座談會等方式進一步征集部分期貨經營機構、實體企業、業內專家學者、實務工作者等意見建議。
8、發改委:電廠存煤水平快速提升
發改委:10月5日以來,全國統調電廠供煤已連續20日大于耗煤,其中10月19日以來電廠供煤大于耗煤均超過100萬噸,10月23日達到200萬噸,電廠存煤水平快速提升,電煤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10月24日,統調電廠供煤714萬噸,電廠存煤達到9569萬噸,比9月底增加1700萬噸,可用17天。隨著煤炭產能進一步釋放,大秦線檢修完畢,電廠供煤將進一步提升。
9、BDI指數跌至逾一個月最低水平
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周一跌至逾一個月最低水平,因海岬型和超靈便型船運價下挫。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下跌153點或3.5%,至4257點,為9月17日以來最低。海岬型船運價指數大跌423點或6.8%,至5782點,為9月10日以來最低。海岬型船日均獲利下跌3513美元,至47950美元。巴拿馬型船運價指數上漲1點,至4328點,為逾11年來最高水平。巴拿馬型船日均獲利上漲7美元,至38952美。超靈便型船運價指數下跌37點,至3547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