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際清算銀行總裁:當前的通脹上升現象是暫時性的
國際清算銀行總裁Agustín CARSTENS在2021外灘金融峰會上表示,到目前為止,國際清算銀行認為,當前的通脹上升現象是暫時性的。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各國央行不需要對此保持警惕。各國央行需要行動起來,做好遏制通脹不斷蔓延的準備。同時,充裕的流動性也會誘發過多資源流向金融市場,這些活動經常風險很大。
2、世行:預計今年能源價格比去年漲逾80%
世界銀行在最新《大宗商品市場展望》中預測2022年能源價格仍將居高不下,加大了全球通脹壓力,并可能導致經濟增長從能源進口國向能源出口國轉移。具體而言,世行預測能源價格2021年比去年高80%以上,2022年將繼續居于高位,但下半年隨著供應緊張狀況緩解將開始下落。預計包括農產品和金屬在內的非能源價格在今年強勢上漲后2022年將回落。世行預計2021年原油平均價格為每桶70美元,預計2022年達到每桶74美元。
3、油價已暴漲60%,多國汽油價格每升破9元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飆漲了60%以上。近期,美國供應鏈持續緊張,不僅生活日用品價格大幅上漲,能源價格也漲勢兇猛—尤其是汽油的價格,已經達到了近些年來的最高水平。在加利福尼亞州,個別偏遠小鎮加油站的“優質汽油”已漲到大約每加侖8.5美元、約合每升14.33元人民幣。有專家表示,能源價格高漲可能將加劇美國十多年來最大的通脹恐慌。此外,還有英國、日本、韓國、印度等國汽油價格每升破9元。
4、美國10月工廠活動擴張速度創半年最慢
美國10月Markit制造業PMI初值降至59.2,創3月份以來新低;產出分項指數初值降至52.3,創2020年7月份以來新低;供應商交貨時間創歷史新低。10月Markit服務業PMI初值升至58.2,創7月份以來新高;就業分項指數初值升至54.3,創6月份以來新高;價格輸出分項指數初值創歷史新高。 10月Markit綜合PMI初值升至57.3,也創7月份以來新高;新訂單分項指數初值降至55.2,創2020年12月份以來新低;價格輸入分項指數初值創歷史新高。
5、美國2021年預算赤字達2.77萬億美元
據美媒報道,截至當地時間9月30日,美國2021年的預算赤字總額達到2.77萬億美元,比2020年減少了3600億美元。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從10月1日開始的當前預算年度赤字將降至1.15萬億美元,并將在2023年至2025年的3年內降至1萬億美元以下,隨后在2031年前的每年再次升至1萬億美元以上。
6、鮑威爾:如果美聯儲看到通脹預期上升的嚴重風險 將會加息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10月22日表示,美聯儲正步入開始減少資產購買的軌道上,他仍預計明年通脹將減弱,但很難說供應瓶頸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消除。“供應緊張和通脹上升可能會持續比先前預期更長的時間,并持續到明年,工資壓力也是如此”。鮑威爾表示,如果美聯儲看到通脹預期上升的嚴重風險,將會提高利率。但他認為,現在是縮減購債的時候,而不是加息。
7、美財長耶倫:美國并沒有失去對通貨膨脹的控制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周日表示,美國沒有失去對通脹的控制,她預計通脹水平將在明年下半年恢復正常。“隨著我們在抗擊疫情方面取得進一步進展,我預計供應鏈這些瓶頸將會消失。隨著條件的改善,美國人將重返勞動力市場。”
8、美國供應鏈持續掉鏈子 超半數美國人受影響
據“今日俄羅斯”報道,美國民調機構特拉法加集團(Trafalgar Group)本周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在美國供應鏈問題持續、全美勞動力不斷減少之際,大多數受訪的美國人表示,他們面臨普通消費品短缺問題。
9、機構:盡管燃料消費大幅增加 英國零售銷售意外下降
由于消費者信心下降,英國零售銷售連續第五個月出人意料地下降,這進一步證明經濟復蘇正在失去動力。英國9月季調后零售銷售月率錄得-0.2%,經濟學家此前預計增長0.6%。這是有記錄以來最長的連續月度下降,盡管在供應危機期間燃料消費大幅增加。英國央行正在權衡何時收緊貨幣政策以應對通脹飆升,這些數據揭示了消費者支出的疲軟。價格上漲、供應短缺和稅收增加都加劇家庭財務緊張,導致經濟前景的信心急劇下降。
10、惠譽:英國即將加息反映出通脹預期面臨的風險
惠譽表示,由于能源價格飆升和全球因素推高商品價格,英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通脹在未來六個月將大幅上升。該機構目前預計英國CPI通脹到2021年底將升至4.3%,9月的預測為3.4%,到明年4月將觸及略高于5%的峰值。
11、惠譽:經濟推力減弱 大宗商品飆升動能可能不保
疫情過后助推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主要經濟因素正在消退。在防疫封鎖期耐用品需求大幅飆升之后,目前全球工業產值的增速正在“大幅”回落。房地產市場也在降溫,信貸流動減弱,這一切都對鐵礦石等原材料需求構成壓力。更重要的是,在美聯儲即將減碼之際美元匯率走強,這將讓以美元計價的一切商品(包括石油,天然氣、大豆、銅等)都變得更貴,并導致大宗商品價格走勢更加趨于分化,能源價格繼續飆升,但一些金屬價格正在下跌。
12、中共中央、國務院:嚴控煤電、鋼鐵、電解鋁、水泥、石化等高碳項目投資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提出,完善投資政策,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構建與碳達峰、碳中和相適應的投融資體系,嚴控煤電、鋼鐵、電解鋁、水泥、石化等高碳項目投資,加大對節能環保、新能源、低碳交通運輸裝備和組織方式、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項目的支持力度。完善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政策,激發市場主體綠色低碳投資活力。國有企業要加大綠色低碳投資,積極開展低碳零碳負碳技術研發應用。
13、電動汽車占歐洲三季度新車銷量五分之一
據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10月2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歐盟第三季度新車銷量中,近五分之一為電動汽車,銷量持續飆升,而燃油汽車銷量則大幅下滑。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增長近57%,至21.2萬輛以上;插電式混動汽車銷量增長近43%,達到19.7萬輛以上。不過較去年比,這一銷售增幅較為放緩。相比之下,汽油車銷量下降了35% ,柴油車銷量下降了50% 以上,占比已不到18%。
14、雷諾預計今年因缺芯減產近50萬輛
法國汽車制造商雷諾10月22日表示,由于嚴重的全球芯片短缺,該公司今年的減產規模將遠遠超出此前的預期,這是其重振計劃面臨的又一個障礙。該公司表示,目前預計全年將減產近50萬輛,遠遠超過7月份預測的約20萬輛。
15、日產因缺芯10月和11月將減產30%
知情人士稱,由于新冠疫情導致的半導體短缺,日產10月和11月的全球產量將比原計劃減少30%。據悉,日產已通知供應商,這兩個月將生產總共58.3萬輛汽車。本月較早時,日產的競爭對手豐田汽車宣布,繼9月和10月全球產量下降之后,11月將減產15%。
16、乘聯會:10月狹義乘用車零售預計172萬輛
據乘聯會消息,終端價格監測結果表明,本月月中總體市場折扣率約為11.9%,較上月末回收0.5個百分點。據調研顯示,10月有八成左右的廠商零售目標仍有兩位數以上的同比負增長,初步推算本月狹義乘用車零售市場在172萬輛左右,同比下降約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