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亞行繼續維持中國經濟全年增長8.1%的預期
亞行22日消息稱,東亞地區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已從4月份的7.4%上調至7.6%,這是因為全球需求激增推動了該地區的出口。東亞地區2022年的增長預測保持在5.1%不變。作為該地區最大的經濟體,中國2021年和2022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保持在8.1%和5.5%。
2、亞行下調2021年亞洲發展中經濟體增長預期
出于對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存在的擔憂,亞行下調亞洲發展中經濟體2021年的增長預期至7.1%,而此前4月份的預測為7.3%。拉低本地區增長前景的因素包括:新冠病毒變種、局部疫情卷土重來、各級限制和封鎖措施重啟、疫苗接種緩慢且不均衡等。
3、普京:俄經濟已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俄羅斯總統普京21日在一場以視頻方式舉行的經濟會議上表示,今年前7個月,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已達新冠疫情前水平。普京表示,今年1至7月,俄羅斯工業增長4.4%,其中制造業增長5.6%。他說,經濟增長是成功實施國家計劃、實現國家發展目標的保證。俄需形成穩定的經濟發展模式,廣泛覆蓋所有部門和聯邦主體。
4、歐洲央行將討論在緊急抗疫購債計劃結束后提高常規量化寬松
歐洲央行管委穆勒表示,歐洲央行將討論在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結束后提高常規量化寬松。歐洲央行應該可以在明年3月結束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
5、日本央行決定繼續維持超寬松貨幣政策
22日,日本央行為期兩天的金融決策會議結束。會議決定維持目前的超寬松貨幣政策。在此基礎上,日本央行繼續關注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如有必要,將毫不猶豫地追加采取貨幣寬松政策。
6、美聯儲按兵不動 稱可能很快就會放慢購債步伐
美聯儲周三將基準利率維持在接近零的水平,但表示加息可能會比預期早一點,同時大幅下調今年的經濟預期。聲明稱:“如果進展大致如預期,委員會認為資產購買步伐可能很快就會放緩。”但是沒有跡象表明這種情況何時會發生。更多的委員會成員現在認為首次加息將在2022年發生。 美聯儲6月發布經濟預測時,略多數成員認為加息會在2023年進行。
7、鮑威爾:可能很快開始逐步縮減購債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利率決議后的發布會上表示,如果經濟繼續取得進展,可能很快就會保障美聯儲開始縮減購債,漸進地縮減購債將在2022年年中左右完成。但減碼的時機對加息沒有直接信號意義。鮑威爾重申,通脹正在上升,而且可能會持續幾個月,然后才會緩和。隨著壓力減弱,通脹將回落到長期目標。但減碼的時機對加息沒有直接信號意義。鮑威爾還承諾,在美聯儲聯儲官員“炒股風波”后將對聯儲官員的金融交易規則“做出改變”。
8、鮑威爾9月記者會:最早11月宣布taper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稱,逐步減碼QE在明年中旬左右結束是適宜的,taper不是何時加息的直接信號。他再度強調通脹高企是暫時的,并對美國勞動力市場和經濟改善保持樂觀,不需要一份超強的9月就業數據就足以滿足taper門檻。分析稱,taper信息模糊,美聯儲中長期路徑不明,FOMC組成和鮑威爾連任將有顯著影響。
9、巴西央行連續兩次加息百點
巴西央行加息100個基點,至6.25%。預計10月政策會議上還將加息100點。預計2021-23年CPI一次為8.5%、3.7%、以及3.2%。8月4日,巴西央行已經加息100個基點,創2003年以來最大的單次加息幅度。
10、德國智庫下調今年德國經濟增長預期
德國知名智庫伊弗經濟研究所22日發布的秋季預測報告顯示,德國經濟今年將增長2.5%,比此前預期低0.8個百分點。報告預計,2022年德國經濟有望增長5.1%,比此前預期高0.8個百分點;2023年德國經濟預計將增長1.5%。
11、渣打報告:中國內地市場對可持續投資興趣全球領先
渣打集團22日發布《2021可持續投資調查》報告稱,全球投資者對可持續投資的意識和興趣達到歷史高點,而中國內地投資者在投資興趣、配置規劃、信心等多方面均領先其他市場,顯示出內地可持續投資市場的巨大潛力和發展前景。在中國內地,受訪者對可持續投資的興趣不僅高于其他市場(92%),已配置可持續相關基金的高凈值人士比例(61%)也位列全球第一。
12、四家跨國車企在中國碳排放不達標甚于歐美
9月22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報告《零碳倒計時——四大車企在中、美、歐地區的碳排放及合規情況比較》,稱大眾、豐田、現代-起亞與本田四家跨國車企在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不達標情況,較其同期在歐盟或美國更為普遍。
13、芯片危機愈演愈烈 交付等待時間達創紀錄的21周
渴望獲得芯片的企業收到訂單交付所需的時間在8月份延長至21周,表明影響汽車生產并阻礙電子行業增長的芯片短缺局面正在不斷惡化。 根據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研究,8月份芯片交付時間比上月增加了6天,達到約21周。這已經是該公司2017年開始跟蹤數據以來的最長等待時間。
14、中汽協:2021年8月商用車產銷同比大幅下降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21年8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2.9萬輛和24.7萬輛,環比分別下降27.5%和20.9%;同比分別下降46.2%和42.8%,降幅較7月分別繼續大幅擴大13個百分點和12.6個百分點;與2019年同期相比,商用車產銷同比下降23.1%和19%,增速較7月已由正轉負。
15、“金九銀十”車市現貨緊缺
今年的“金九銀十”,與往年相比,不少新車預訂之后,提車時間普遍延期,少則幾個月,多則一年。此外,車市還出現了加價售賣的現象。北京某4S店總經理稱該店現貨不多,平均漲兩萬元。據了解,受芯片短缺的影響,全球不少車企紛紛下調了產銷目標,預計今年全球汽車產量減少20%以上。
16、上期所紀委赴海南檢查調研天然橡膠“保險+期貨”及場外期權項目
9月13日至17日,上期所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張彥斌帶隊赴海南開展“保險+期貨”和場外期權項目的調研和檢查。張彥斌在調研檢查中指出,要加大“保險+期貨”及場外期權項目的宣傳力度,宣傳方式方法要更多樣化、更接地氣,發揮好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要積極推廣優秀的經驗做法,與實體企業、保險公司、期貨公司以及當地政府共同推動項目落實落細,服務鄉村振興。
17、BDI運價指數續刷12年高位
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周三上漲150點或3.4%,至4560點,續刷2009年11月以來最高水平。海岬型船運價指數上漲415點或6.1%,報7200點,觸及12年高位;日均獲利增加3446美元至59715美元。巴拿馬型船運價指數漲31點或0.8%,至3961點,為逾十周以來最高水平,日均獲利增加274美元至35647美元。超靈便型船運價指數漲11點,報3338點,為兩周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