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華社:美國8月CPI漲幅仍處高位
美國勞工部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增長0.3%,漲幅略有收窄;同比漲幅達5.3%,仍處歷史高位。能源價格是推動當月CPI上漲的主因。其中,汽油價格環比增長2.8%,同比增長42.7%。分析人士表示,在供應鏈中斷、原材料和勞動力短缺等因素影響下,企業成本壓力增大,持續推高消費品和服務價格。供應鏈中斷問題可能持續至2022年,通脹壓力或較預期更加持久。
2、全球負債規模逼近300萬億美元
國際金融協會(IIF)周二表示,第二季全球債務升至近300萬億美元的紀錄新高,但隨著經濟增長反彈,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自疫情爆發以來首次下降。根據IIF,包括政府、家庭、企業和銀行債務在內的全球總債務水平在第二季度增加了4.8萬億美元,達到296萬億美元。這意味著在新冠疫情爆發后的18個月里,全球總債務已經上升了令人震驚的36萬億美元。
3、英國通脹率創逾9年來最高
英國統計部門周三公布,8月CPI同比上漲3.2%,創2012年3月以來最大升幅。這一數據進一步證明,防疫封鎖后的經濟活動回暖正在推高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經濟可能面臨過熱威脅。隨著房價、薪資和各類商品價格上漲,決策者正面臨著解決短缺問題的壓力,這個問題已開始拖累經濟復蘇步伐。決策者已經轉向對勞動力和材料短缺導致更持續通脹的擔憂,而且未來幾個月能源成本飆升將帶來影響。
4、美2020年官方貧困率五年來首次上升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當地時間14日公布的數據,美國2020年官方貧困率從2019年的10.5%上升為11.4%,這是在連續五年下降后首次上升。這意味著去年全美新增了330萬貧困人口,共計3720萬人處于聯邦貧困線以下。
5、歐洲央行告誡投資者不要專注于債券購買規模
在歐洲央行官員決定第四季度放慢資產購買步伐的幾天后,該行首席經濟學家Philip Lane表示,投資者在評估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時,不應該單純地關注資產購買規模。從資產購買量中判斷貨幣政策立場不是個好主意。有效的方法是強調持久性。
6、機構分析美國8月制造業產出月率
由于颶風“艾達”造成的生產中斷,以及新冠肺炎造成的原材料和勞動力持續短缺,美國8月制造業產出放緩幅度超過預期。 制造業放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由于疫苗接種,消費支出從商品轉向了服務。 制造業占美國經濟的11.9%,在今年上半年庫存大幅下降后,企業仍在拼命補充庫存,這為制造業提供了支撐。
7、印尼8月份出口額創10年新高
印尼國家統計局局長尤沃諾15日在雅加達通報稱,該國8月份出口額達214.2億美元,創下10年來單月出口最高紀錄。尤沃諾稱,印尼8月份出口額大幅增加的原因是包括棕櫚油和煤炭等在內的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統計數據顯示,8月份印尼出口額比7月份增長了20.95%;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64.10%。
8、原油期貨周三創7月底以來的最高收盤價
美國能源信息署報告產美國上周原油供應減少640萬桶,令油價得到支撐。天然氣期貨價格再創7年半新高。紐約商品交易所10月交割的西德州中質原油(WTI)期貨價格上漲2.15美元,漲幅約3.1%,收于每桶72.61美元,創7月30日以來的最高收盤價。天然氣期貨同樣上漲,并再創2014年2月以來的最高收盤價。紐約商品交易所10月天然氣期貨價額上漲20美分,漲幅3.8%,收于每百萬英熱單位5.46美元。
9、全球ETF今年資金流入已超去年全年
截至8月底,全球流入ETF資金已達到8342億美元,已超過去年7628億美元的總額。數據提供商ETFGI的數據顯示,市場和資金共同推動全球ETF資產激增至9.7萬億美元,比2018年底的4.8萬億美元增加了一倍以上。從今年的流入速度看,只要下半年全球市場不出現重大回撤,ETF突破10萬億美元大關沒有太多懸念。
10、上周美EIA原油庫存降至兩年新低
油價從8月底起穩步攀升,在國際組織預言10月需求大幅反彈之際,颶風艾達和熱帶風暴尼古拉斯導致美國墨西哥灣沿岸油產恢復緩慢,仍有四成產能未恢復。周三美油WTI和布油分別一度沖破73和76美元,刷新逾六周最高,美國天然氣期貨也大漲7%至七年半高位。
11、SEMI:明年晶圓廠設備支出可望創近千億美元新高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公布最新一季全球晶圓廠預測報告指出,在數位轉型與其他新興科技趨勢驅動下,2022年全球前端晶圓廠半導體設備投資總額將創近1000億美元的新高,以滿足對于電子產品不斷提升的需求,也刷新2021年才創下的900億美元歷史紀錄。SEMI全球行銷長暨臺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晶圓廠設備支出將連續三年創新高,全球正在見證半導體產業有史以來的罕見紀錄。
12、央行:二季度末金融業機構總資產371.26萬億元
央行數據顯示,2021年二季度末,我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為371.26萬億元,同比增長9.1%,其中,銀行業機構總資產為336萬億元,同比增長8.6%;證券業機構總資產為11.27萬億元,同比增長24.6%;保險業機構總資產為23.99萬億元,同比增長9.2%。金融業機構負債為337.63萬億元,同比增長8.9%,其中,銀行業機構負債為307.96萬億元,同比增長8.5%;證券業機構負債為8.51萬億元,同比增長27.8%;保險業機構負債為21.16萬億元,同比增長9%。
13、統計局: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3%
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3%(以下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比2019年同期增長11.2%,兩年平均增長5.4%。從環比看,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31%。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1%,兩年平均增長6.6%。
14、1-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9%
1-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46913億元,同比增長8.9%;比2019年1-8月份增長8.2%,兩年平均增長4.0%。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98559億元,同比增長11.5%。從環比看,8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0.16%。
15、1-8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0.9%
1-8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98060億元,同比增長10.9%;比2019年1-8月份增長15.9%,兩年平均增長7.7%。其中,住宅投資73971億元,增長13.0%。
16、中國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5%
中國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5%,預期7%,前值為8.5%。1-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1224億元,同比增長18.1%,比2019年1-8月份增長8.0%。
17、統計局:貨物進出口貿易保持較快增長還有不少有利因素
今年以來,貨物進出口運行狀況還是保持良好的態勢,前8個月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3.7%,保持較快增長。從下階段來看,貨物進出口貿易保持較快增長還有不少有利因素。
18、統計局:PMI指數下滑是國際國內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結果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8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0.1%,相比上個月下滑了0.3個百分點。PMI數據已經連續5個月下滑,創下2020年3月以來新低。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制造業PMI指數的下滑是國際國內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國際來看,近期多國疫情出現了反彈,世界經濟復蘇的勢頭出現了放緩。8月份,全球綜合PMI為52.6%,連續3個月下降;全球制造業PMI為54.1%,也是連續3個月下降。這些不可避免地對國內市場、對企業預期產生一定的影響。從國內來看,受7、8月份疫情汛情的沖擊,生產需求指標增速有所放緩,企業成本存在壓力,也會影響企業的預期。
19、中國8月份發電量7383億千瓦時
中國8月份發電量738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2%。中國1-8月份發電量5389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3%。
20、國臺辦:今年以來兩岸貿易額增速逾三成
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1至8月,兩岸貿易額2088.2億美元,同比增長31.8%。其中,大陸對臺出口503.2億美元,同比增長33.4%;大陸自臺進口1585億美元,同比增長31.3%。今年以來,兩岸貿易額、大陸對臺出口、自臺進口增速均高于30%,顯示兩岸經貿合作動力持續增強。
21、乘聯會:9月第二周市場零售達到日均3.6萬輛
乘聯會數據顯示,9月第二周市場零售達到日均3.6萬輛,同比下降12%,表現相對偏弱。今年9月前兩周總體同比下降9%,隨著國內的疫情防控進入新的平穩階段,購車需求相對旺盛,經銷商的賣車數據月初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