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泰媒9月8日報道,泰國海運商協會主席猜參透露,該協會此前預估2021年泰國出口增長率為7-10%,現已調整為10-12%。主要利好因素是全球經濟強勁復蘇,例如美國、中國、歐盟和日本等主要貿易伙伴在經濟刺激措施下的經濟擴張,包括疫苗接種的進展,增強人們對恢復正常經濟活動的信心。同時,相比去年,今年油價持續上漲,這是由于全球對石油的需求不斷增加,尤其是歐洲和美國,許多地區已開始放寬防疫封鎖措施,而且美元開始發出疲軟信號。
今年7月,泰國國際貿易額為226億5083萬美元,增長20.27%,以泰銖計為7086億5166萬銖,增長22.16%(如果扣除黃金、石油和武器,7月出口增長25.38%)。進口額為224億6737萬美元,增長45.94%,以泰銖計為7126億1316萬銖,增長48.22%。使得今年7月的貿易順差1億8346萬美元,但如果換算成泰銖,則有39億6150萬銖的貿易逆差。
今年首7個月(1-7月),泰國整體國際貿易額為1549億8548萬美元,增長16.20%,以泰銖計為4兆7261億9735萬銖,增長13.93%。進口額為1523億6286萬美元,增長28.73%,以泰銖計為4兆7112億7491萬銖,增長26.34%。貿易順差26億2262萬美元,或計為149億2244萬銖。
無論如何,今年主要障礙風險因素仍是疫情影響、泰國國內的集會游行事件、國際貨運問題,以及國外加強對進口商品檢測新冠病毒的措施,例如中國,導致集裝箱周轉受影響。加上勞動力短缺,泰銖出現升值趨勢,對國內疫情形勢的擔心,將對今年泰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另外還有生產要素不足,原材料成本上升,如芯片、鋼鐵、農產品短缺問題,并且可能會持續到今年第4季度。
對于以上問題,泰國海運商協會向政府提出3大建議,包括:1、對于已加入工廠隔離或工廠住宿隔離措施的制造業工廠,請求政府在措施開始實施時提供至少每人1000銖的補貼支持;2、向位于風險區或有員工感染的工廠發放公共衛生工具用品,如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ATK),并且必須對高風險員工進行至少7-14天的定期跟蹤檢測,這些成本相對較高,尤其是對中小企業而言,同時希望將ATK試劑盒的價格控制在合理范圍內;3、盡快為與出口相關的制造業和服務業勞工接種疫苗,幫助勞工降低感染風險,并獲得穩定收入,這將有助于保持全國家庭的購買力,支持國內經濟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