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網9月1日公布的2021年8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下降1.1個百分點至49.2,自2020年5月以來首次落入收縮區間。
這一走勢與國家統計局制造業PMI一致。統計局公布的8月制造業PMI錄得50.1,較7月下降0.3個百分點,略高于榮枯線,為2020年3月以來最低。
受疫情和汛情等因素的影響,8月制造業供給和需求均有下降。制造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均落于榮枯線以下,其中制造業生產自2020年3月以來首次出現收縮。受訪企業普遍表示,新冠病例數量回升,加上疫情防控措施趨嚴,對制造業生產造成沖擊,也進一步壓制了需求,并且加劇了投入品供應難度。分類數據顯示,中間品類和投資品類新訂單量下降,消費品類新訂單大致持平。
外需也出現回落。由于國外疫情持續惡化,海外需求受到抑制,同時運輸受阻,8月新出口訂單指數低于50.0臨界值,為2021年2月以來首次。
供求雙降,也導致8月中國制造業就業指數出現5個月以來的首次下降,顯示就業市場輕微收縮,但幅度有限。部分受訪企業反映,調整用工規模是由于生產需求下降,人員自愿離職后空缺沒有得到填補。8月積壓工作數量持續上升,當月工作積壓率雖然尚小,但有加速跡象,為3個月以來最高,這與企業減產及產能緊張有關。
8月制造業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均有小幅上升,通脹壓力再起。制造商反映,主要受原料漲價和運輸費用上升的沖擊,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自5月后首次出現加速;出廠價格指數也終結了此前三個月的回落趨勢,再度上升,顯示部分企業為轉移成本上升壓力上調銷售價格,但受疫情及需求相對疲弱制約,加價幅度有限。
由于部分供應商原料短缺,疫情管控阻礙物流等原因,物流交付時間延長,供應商供應時間指數錄得2021年3月以來最低值。受市場疲弱影響,制造業企業采購庫存仍在下降,但降幅收窄,產成品庫存指數則在3月以來首次升至榮枯線上方。
調查顯示,中國制造業界對未來一年仍普遍樂觀,但樂觀度與7月持平,為15個月來低點。企業普遍預測,全球疫情一旦受控,產出將會增長;不過也有企業擔憂疫情不知何時才能消退,其對供應鏈的困擾也具有不確定性。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7月下旬開始的本輪疫情是2020年二季度國民經濟逐步正?;詠碓庥龅膰乐靥魬稹J艽擞绊?,8月制造業景氣度下降,市場供給減少,需求承壓,就業市場略有惡化,通脹壓力依然高企。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完善疫情防控措施、維持就業市場穩定、做好保供穩價工作,仍需各方面統籌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