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務部: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
在13日商務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媒體問,美國貿易代表表示,期待在近期有機會跟中方貿易官員會面,檢視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實施情況,請問商務部對此有何回應?中美雙方是否已就經貿會談的具體時間進行溝通?是否有望取消關稅?對此,新聞發言人高峰回應稱,中方注意到上述消息。如有進一步情況,會及時發布。關于關稅問題,高峰表示,中方的態度十分明確,單邊加征關稅措施不利于中國,不利于美國,不利于世界。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雙方應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礎上,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彼此合理關切。
2、商務部:中俄雙邊貿易止跌回升 重回正增長軌道
發言人高峰介紹,今年以來,中俄雙方共同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推動雙邊貿易止跌回升,重回正增長軌道。據中方統計,1—4月中俄雙邊貿易額為402.1億美元,同比增長19.8%,歷史上首次前四個月即突破400億美元;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21.2%;較五年前的2016年同期相比,實現了翻一番。
3、美中貿委會:2020年美對華商品出口“健康反彈”約18%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12日在華盛頓發布報告稱,2020年美國對華商品出口總額達1231億美元,同比增長185億美元,增幅約18%。在經歷2019年的近十年低點后,這份報告用“健康反彈”形容美國對華商品出口在2020年的表現。這也讓中國繼續保持美國第三大商品出口市場的地位。數據顯示,農產品(172億美元)、半導體及零部件(120億美元)、石油和天然氣(92億美元)占據2020年美國對華商品出口的前三位。
4、美國4月PPI同比增速超預期
美國4月PPI同比增長6.2%,增速高于預期值5.8%和前值 4.2%;美國4月核心PPI同比增長4.1%,增速也高于預期值3.8%和前值 3.1%,這進一步表明,美國通脹壓力正在擴大,并波及到消費者。
5、國際金融協會:全球債務水平兩年半來首次下降
國際金融協會(IIF)周四表示,全球債務水平在第一季度出現兩年半以來的首次下降,但受發達市場下滑影響,發展中經濟體的負債水平創下了新的紀錄。全球債務總額下降1.7萬億美元至289萬億美元,其中金融類債務占了近一半,而政府債務則繼續增加。IIF表示:“盡管全球融資狀況仍然強勁,但與疫情相關的支出增加和收入損失,使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的償債負擔加重,包括菲律賓、南非、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土耳其。”
6、歐委會上調2021年歐盟經濟增長
歐委會稱,隨著“恢復基金”逐步發放,歐盟將擁有一個更綠色、更數字化的未來。在當前已經提交的“恢復基金”使用計劃中,德國、法國、意大利等歐盟主要國家均將新能源與科技領域作為項目投資重點。
7、拜登與共和黨議員討論基礎設施計劃,稱愿意做出讓步
美國總統拜登與六位共和黨參議員舉行會議時表示,愿意在其2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計劃上做出妥協。這些參議員已經強調了了與拜登存在的重大分歧,但表示或許有可能達成協議。不過,共和黨內部普遍反對拜登計劃的規模以及為其支出計劃提供資金的增稅方案。
8、美國房貸成本連續第二周下降
美國抵押貸款利率連續第二周走低,逼近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房地美周四發布的數據顯示,30年期固定抵押貸款平均利率在截至今日的一周從上周的2.96%降至2.94%,為2月18日以來最低位。低成本的貸款助長了去年的購房增長,盡管人們之間的競購推高了房價。
9、美國最大汽油管道開始重啟
在網絡攻擊導致美國最大的汽油管道關停5天之后,這個燃料動脈正在恢復脈動,蔓延數州的“油荒”有望很快結束。該管道的運營商Colonial Pipeline表示,美東時間周三下午5點左右開始重啟管道。這條管道正常情況下每天運送的燃油相當于德國全國的消耗量。盡管開始恢復運行,但對美國東部和南部廣大地區造成的影響仍在繼續,加油站依然供應短缺,可能要好幾天才能恢復正常。
10、韓國擬建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基地
13日, 韓國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斥資約510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9055億元)建立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基地,與中國和美國一道在全球范圍內爭奪芯片主導地位。
11、商務部:1-4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970.7億元
商務部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4533家,同比增長50.2%,較2019年同期增長11.5%;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97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8.6%,較2019年同期增長30.1%。
12、商務部:今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總體延續了企穩向好勢頭
商務部表示,今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總體延續了企穩向好勢頭,一季度服務進出口總額達到了11581.9億元,同比增長了0.5%。其中,三月份服務進出口增長7.9%,是2020年以來服務進出口月度首次正增長。
13、三部委調整免征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
工信部、財政部、稅務總局調整免征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純電動續駛里程應滿足有條件的等效全電里程調整為不低于43公里。免征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其他技術要求繼續適用第172號規定。
14、應對物價上漲 需更多從供給端著手
遠超預期的美國4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數據,將近來火熱的海外通脹話題引向高潮,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一定影響,折射出投資者對全球貨幣政策“轉彎”的憂慮。就我國而言,近期的物價上漲有特殊成因,單純收緊貨幣政策未必是最佳選擇。有關專家認為,應對物價上漲,需更多從供給端著手。
15、中汽協:5月上旬車企產量同比下降11.9%
5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5月上旬,11家重點車企產量為36.9萬輛,同比下降11.9%。其中,乘用車產量為29.9萬輛,同比下降6.2%;商用車產量為7萬輛,同比下降30.2%。
16、乘聯會:5月第一周的市場零售達到日均3.4萬輛
乘聯會數據顯示,乘用車5月第一周的市場零售達到日均3.4萬輛,同比增長5%,表現相對平穩,相對2021年4月第一周增長13%,表現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