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受新一波即第3波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使得2021年4月泰國經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讓許多對政府有效控制第2輪疫情能開展各項業務,加上出口受全球經濟尤其是美國接種疫苗的利好消息而復蘇跡象明顯而寄予希望和看到曙光的人再次感到失望,導致失業率上升和負債增加。在此局勢下,要生存就必須更加努力工作和尋找新的工作增加收入。
由于政府采取半封鎖措施,導致諸多業務處于停滯的情況,尤其是疫情嚴重的6個府關閉高風險場所,餐廳禁止堂食只允許外帶用餐,調整商店營業時間等,將對本就脆弱的經濟和勞工帶來更大的沖擊。雖然政府于5月5日出臺救助和保障公共消費,通過政府福利卡發放補貼、第3階段「各府一半」措施、降低2個月電費價格等措施,以刺激和復蘇經濟。但多方分析認為如果疫情持續到6月,估計泰國經濟損失將超過3000億銖。
在此情況下,可能有大量工人面臨失業從而導致失業率上升,而目前私營部門的數據比政府公布的數字更能反映出實際情況,估計整個新冠肺炎疫情下總失業人數大約有145萬人,而第3波新冠疫情影響大約有14萬8900人面臨失業的風險,以及52萬4893名大學新畢業生,尚未包括受封城措施影響在各娛樂場所、餐廳、零售和制度外的勞工人數。
泰國貿易和工業雇主議會副主席塔匿表示,雖然失業數據被修改并認為沒有問題,但從數據分析經驗方面來看,有大量工業處于無工可做并沒有收入,因此政府必須不斷通過刺激經濟予以緩解。至于失業的工人身處何地,數據顯示自去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有74%的勞工無工作,而去年返鄉的勞工人數大約有200萬人。新一代擁有高學歷和掌握各種技術工人失業返鄉的情況并不多見,該情況與TDRI公布的大多數返鄉勞工無法從事農業工作,而按照現在對失業的界定將這些列入有工作群體,但實際上整個農村失業者問題需要從結構上加以解決。泰國招聘網站(Jobthai.com)上報名求職的人數高達187萬6000人,為歷史以來最高。
塔匿表示,無論是業主,還是工人,都需要自我調整,因為沒有任何行業存在成功的秘訣,即使是同一行業受到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因此采取的應對方式也有所不同。而大家需要面對的關鍵問題有:1、疫情下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要降低這種影響最關鍵就是疫苗接種率至少達到70%,按照政府的計畫需要到年底才能實現,因此在此期間勞工們需要做好應對辦法的準備;2、存在解雇風險的旅游、食品和飲料、娛樂和服務,包括按摩、商場或便利店零售行業,以國內供應為主的工業,都要做好相應的準備;3、前景光明的行業有出口業,排名前30名的行業當中,只有5類仍在下滑,剩下的都已恢復正增長。此外,醫療用品、藥物、手套和口罩行業依然有光明的前景;4、下一階段正常的業務為與線上相關的業務,包括電子商務、物流運輸和快遞等,消費者消費行為的改變,使得這些行業具有更好的前景;5、雇主認為的生存法則是不要挑剔工作,不要挑剔報酬,必須要讓自己具有價值行為,特別是老年人要讓自己有薪水,并提前做好發生意外情況的緊急規劃,以確保生活能繼續下去,改變自身技術以找到新的工作,從事自由職業等,而最重要的就是儲蓄盡量多的錢。
泰國商會大學校長塔納汪表示,商會大學于4月18-22日對收入低于1萬5000銖的1256名工人進行抽樣調查,98.1%表示有負債,為歷史最高。大多數人的債務是借款用于日常生活開支、償還舊債、償還信用卡、支付學費和網路教育費、商品漲價。45.5%指收入剛夠支出,82%指多年來收入沒有變化,從而導致85.1%的人無法如期償還債務,60%指負債導致開支減少,且無法儲蓄。71.5%指當前情況下收入不夠開支,讓收入低于1萬5000銖的泰國民眾、家庭負債高達20萬60??00銖,增長29.56%,其中制度內負債占71%,制度外負債占29%。當前泰國家庭負債是泰國商會大學開展調查工作12年以來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