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家發改委同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舉行視頻磋商
4月23日下午,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同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部長阿爾特邁爾舉行視頻磋商。雙方就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及應對、加強雙邊經濟關系及第三方市場合作等共同關心的議題深入交換意見。雙方還就中國“十四五”規劃、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及德國《國家工業戰略2030》、推動新能源汽車和電池等領域發展進行了交流。
2、2021上海合作組織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在青島開幕
26日,2021上海合作組織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暨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青島論壇在青島開幕。上合示范區還通過線上線下簽約20個項目,總投資668億元,涵蓋商貿物流、新能源、高端制造、文化旅游、生物醫療等多個領域。
3、IMF主管:中國在亞洲和全球經濟復蘇中發揮重要作用
黑爾格·貝格爾表示,鑒于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分量以及中國經濟復蘇的溢出效應,中國在亞洲和全球經濟復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貝格爾說,過去十年,中國幾乎貢獻了全球經濟三分之一的增長量,其經濟快速增長意味著需求上升、進口量增加,大宗商品出口國會從中獲益。由于亞洲經濟體貿易聯系更加緊密,從中國增長中獲益最多的是亞洲國家和地區。
4、中國對上合組織成員國貿易指數發布
2021上海合作組織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在青島膠州開幕,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在開幕式上發布了中國對上合組織成員國貿易指數。李魁文表示,該指數從貿易規模、發展速度、貿易質量和貿易主體4個維度,建立了科學客觀且具有上合特色的指標體系,是中國與上合國家貿易往來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將為政府制定貿易政策提供科學依據,為企業開拓市場提供信息支撐。
5、歐盟計劃下月召開面對面峰會
歐盟領導人將在5月25日召開面對面峰會,集中討論新冠疫情、氣候變化以及與俄羅斯關系等議題。報道稱,歐盟最近幾次領導人會議都是通過視頻會議的形式舉行,但因與會者不能面對面地交流,線上討論也存在隱私方面的擔憂,會議決策相對緩慢。歐盟領導人希望再次舉行面對面會議,推動相關議題的決策。
6、高盛預計今年英國經濟增長7.8%
高盛周日表示,隨著英國的疫苗接種計劃加速推進,預計該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有望超過美國。該行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目前預計2021年英國GDP將增長7.8%,“超過我們對美國的預期。”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 計今年英國經濟將增長5.3%。
7、經濟學家:美聯儲將在第四季度縮減債券購買規模
根據調查的經濟學家,隨著美國經濟從新冠疫情中強勁復蘇,美聯儲有望在今年年底之前開始削減每個月高達1200億美元的資產購買金額。這個時間比3月調查時的預測要早一些,但美聯儲料仍將繼續資產購買之舉數月之久,首次加息不會在2023年之前。在調查中,約有45%的經濟學家預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將在第四季度宣布縮表,14%的經濟學家認為這將在第三季發生。
8、拜登周三將揭曉大規模加稅計劃
拜登將于周三對國會宣布一項計劃,美國富人在收入,投資和遺產方面的稅率料將被提高至四十年多來最高水平。年收入超過40萬美元的美國人將面臨更高的邊際所得稅率。收入在100萬美元或以上的人將被征收最高43.4%的資本利得稅。
9、默克爾承諾在6月解除疫苗接種優先次序
4月26日,德國聯邦和各州召開疫苗峰會,決定在6月解除疫苗接種優先次序。與此同時,德國未來有望放開對完成疫苗接種人員和新冠康復者的部分防疫限制。據悉,德國第二季度將獲得8000萬劑疫苗供應,其中大部分為輝瑞疫苗。德國今年第一季度有約10%的民眾接種了疫苗,而目前這一比例已經超過23%。
10、法國官方計劃分四階段“解封”
法國衛生部數據顯示,法國26日新冠累計確診病例突破55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10.3萬例。 數據同時顯示,法國新冠重癥患者達6001人。這是去年4月以來法國重癥患者再度突破6000人的關口,表明醫療系統的壓力仍然巨大。法國新冠住院患者逾3萬人。馬克龍26日在塞納-馬恩省視察時表示,官方計劃分四階段實施“解封”。根據該計劃,5月3日將解除民眾出行限制;5月中旬重新開放部分商店和文化場所;5月底或6月初在新冠發病率低的地區重新開放餐館;6月中旬計劃重新開放體育運動場所。
11、土耳其4月29日至5月17日實施全面封鎖
當地時間4月26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宣布,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從當地時間4月29日開始至5月17日,將實施全面封鎖,期間將停止學校面對面授課,繼續限制跨省旅行等。但制造業和食品業不受限制。
12、歐佩克+料石油需求復蘇強勁 印度疫情肆虐令前景蒙上陰影
周一參加歐佩克聯合技術委員會(JTC)會議代表表示,該委員會預測,今年全球石油消費量將增長600萬桶/日。該委員會估計,疫情期間累積的過剩原油庫存中的大部分,到本季度末將得到消化。印度、巴西和日本的新冠疫情反彈“可能會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這些國家的情況惡化可能“破壞石油需求的復蘇”。
13、俄羅斯或將汽油列入限制出口商品清單
據俄羅斯《生意人報》當地時間報道,俄羅斯可能會將汽油列入限制出口商品清單。報道援引了俄副總理諾瓦克最近的一次相關表態。從今年年初至今俄羅斯國內汽油零售價格上漲約2%。俄政府要求俄能源部制定相應措施控制汽油價格。按照一家俄媒透露的計劃,俄政府將在必要的時候限制向歐亞經濟聯盟以外的國家出口汽油。
14、蘇伊士堵船1個月后 集裝箱船運費創新高
蘇伊士運河被堵已過去1個月。集裝箱船運費的變化顯現出來。從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上海出發現貨(即時合約)運費來看,發往美國西海岸為每個40英尺集裝箱(12米)4432美元,發往美國東海岸為5452美元,均比擱淺事故剛發生后的3月底上漲了1成以上。創出開始調查的2009年以來的最高價。
15、瘋狂的美國樓市:價格同比大漲18%
美國樓市的瘋狂還在繼續。房地產網站Redfin.com最新的月度數據顯示,4月份美國樓市的成交速度正創下歷史新高,近一半的房屋在一周內就能脫手。數據顯示,4月房屋出售中位數同比增長18%至344,625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要價達到了356,175美元,也是歷史最高水平。
16、三菱汽車減產規模擴大
日本汽車大廠三菱汽車傳出將追加減產、且減產規模大幅擴大,預估5月產量將砍1.6萬臺,減產規模較3月份的4000臺、4月份的7500臺大幅擴大。
17、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同比增加68萬人
4月26日從人社部2021年一季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1-3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97萬人,同比增加68萬人,完成全年1100萬人目標任務的27%。3月份城鎮失業調查率5.3%,環比下降0.2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低于5.5%左右的控制目標。
18、“五一”前國內油價迎年內“第六漲”
從多家社會監測機構了解到,4月28日,國內成品油調價窗口再度開啟,預計將迎來年內第六次上漲,幅度在110元/噸左右。據測算,截至4月26日第八個工作日,參考原油品種均價為65.68美元/桶,變化率為3.98%,對應的國內汽柴油零售價應上調113元/噸。
19、期貨法草案一審
期貨法草案26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初次審議。這是我國首次專門立法規范和促進期貨市場健康發展。雖說期貨市場是“小眾”市場,但體量規模和影響卻不小。我國商品期貨交易總量連續11年位居全球第一,我國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農產品、有色金屬、焦炭、動力煤和黑色建材期貨市場。制定出臺專門的期貨法,規范和促進期貨交易,更好發揮期貨市場的功能,對于活躍商品流通、推動產業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20、大宗商品價格幾乎全線上漲,成本暴漲倒逼企業數字化轉型
3月份,中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CCPI)為176.78點,漲幅39.7%,創近十年來最高。同時,數據顯示,今年年初至今,監測的531個大宗商品中,超過85%出現價格上漲。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以來,僅僅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就會帶動企業整體成本上漲3%-5%,而對于一般傳統的制造企業來說,3%基本就是企業純利的極限位置,因此造成了企業訂單增長,但是卻無法盈利的現象。進行數字化改造,也是制造企業提質增效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