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創疫情暴發以來單日新增最高
根據世衛組織最新實時統計數據,截至歐洲中部夏令時間4月22日18時02分(北京時間4月23日0時02分),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43445675例,累計死亡病例3051736例。22日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增874381例,單日新增病例數量為疫情暴發以來最高,死亡病例新增14033例。
2、聯合國秘書長敦促發達國家對氣候行動作出更大貢獻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4月22日以視頻方式出席領導人氣候峰會時,敦促發達國家對氣候行動作出更大貢獻,要求發達國家在6月舉行的七國集團峰會上兌現公共氣候資金承諾,包括為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行動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的長期承諾。古特雷斯重申了他關于在本世紀中葉建立一個全球凈零排放聯盟的立場,敦促各國將下一個10年作為“轉型的10年”,呼吁各國提交全新的、更有雄心的國家自主貢獻計劃,并列出與2050年凈零路徑相一致的未來10年的行動和政策。
3、IMF:當政策正常化時刻接近,美聯儲需做清晰明確的溝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貨幣與資本市場主管Tobias Adrian牽頭的IMF官員們表示,當接近政策正常化時刻時,美聯儲需要就資產購買速度做出“清晰明確的溝通”,以免金融市場動蕩。仍有全球金融狀況收緊的風險,美國10年期基準國債收益率2021年已累漲約70個基點。盡管美國較長期利率逐步上升是健康的,反映了對該國經濟強勁復蘇的預期,但若漲勢急劇則可能有害無益。
4、美國發布歷史上首份國際氣候融資計劃
周四晚,美國白宮發布國際氣候融資計劃,這是美國政府的首個此類計劃,重點關注國際氣候融資。計劃提到,拜登計劃到2024年將適應性融資的規模擴大兩倍。 并考慮到2024年將面向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融資規模翻倍。美國將結束高碳能源領域的國際投資。 拜登將在金融公司考慮氣候因素時幫助其決策。
5、拜登據悉擬對富人征收高達43.4%的資本利得稅
知情人士透露,拜登計劃提議將富人的資本利得稅率提高近一倍至39.6%,加上現有的投資收益附加稅,意味著投資者的聯邦資本利得稅率最高將達到43.4%。消息人士稱,年收入不低于100萬美元的人所適用資本利得稅率將提高到39.6%,遠超過當前20%的基本稅率。加上為奧巴馬醫改提供資金的3.8%投資收益稅率,資本利得稅水平高于薪資稅率的最高檔。
6、歐洲央行維持三大關鍵利率不變
歐洲央行維持主要再融資利率于0%不變,存款機制利率于-0.5%不變,邊際借貸利率于0.25%不變。歐洲央行預計利率將維持在目前或更低的水平,直到通脹前景在其預測范圍內穩定趨近但低于2%的水平,而這種趨同趨勢一直在持續。
7、印度和歐盟正在商談全球基建合作計劃
歐盟和印度正在商談在世界各地合作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該計劃預計在5月8日印度與歐盟召開的視頻峰會中公布。相關外交人士透露,印度和歐盟將會側重于各自領土上的合作項目以及在第三國的計劃,并在金融和法治等領域制定標準,但諸如投資基金的來源等具體條款還未被敲定。預計資金來源將包括政府和私人資金。
8、韓國新冠疫情:感染途徑不明病例占比29%
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22日表示,近兩周國內新增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確診病例中,感染途徑不明病例占比增至29%,創下去年4月開始相關統計以來的最高值。據報道,韓國最近兩周確診的9069例病例中,正在調查感染途徑的病例共為2629例,占比29%,超過本月13日的最高值28.6%。相當于平均每3例確診者中就1例不知道自己在何時何地被感染。
9、歐盟警告倫敦金融業 不要指望很快獲得市場準入
歐盟負責金融服務的委員表示,歐盟并沒有任何壓力來幫助倫敦金融公司進入歐盟市場,并警告稱不會很快做出任何決定,盡管英國為該行業制定不同規則。歐盟可能在今年年中舉行一次關于市場準入問題的會議,但歐盟仍在就上個月達成的英國脫歐后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做后續工作。
10、疫苗交付持續延遲 歐盟或向阿斯利康公司提起訴訟
今年一季度,歐盟從阿斯利康獲得的疫苗不到3000萬劑,僅為承諾交付量的4成。而在二季度,阿斯利康的交付量或仍將比預期減少6成以上,這也直接導致歐盟進一步強化了疫苗出口的管控。據報道,歐委會在21日舉行的歐盟成員國大使會議上提出這一計劃,受到多數成員國大使的支持。歐委會或已在本周設立最后期限,超過期限之后就將要求成員國授權對阿斯利康公司走法律程序。
11、印度單日新增病例創新高
周三印度單日新增314835例新冠肺炎病例,為世界單日新增最高記錄 ,累計確診1593萬例;新增死亡病例2104例,累計184657例。
12、高盛:未來幾年美國國債收益率將為負
2021年底,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的市場共識預期已經從年初的1.2%升至1.7%。ISG預計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到今年年底將落在1.5%–2.0%區間。高盛研報表示,未來幾年內,美國債務占GDP的比重預計將在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13、軟銀2020財年凈利潤或創日本企業新高
據知情人士稱,軟銀集團截至3月底的2020財年凈利潤為4.5萬億日元左右,創日本企業的歷史新高,得益于軟銀愿景基金的多個投資目標上市帶來的巨額收益。此前的最高紀錄是豐田在2017財年(截至2018年3月)創下的2.4939萬億日元。軟銀將于5月12日正式發布2020財年業績。
14、沃爾沃預計將進一步受到芯片短缺影響
沃爾沃集團表示,令汽車行業遭受重創的半導體短缺問題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公司業務,并迫使工廠停擺。公司上個月警告其本季度可能被迫停產兩至四周。停產也可能擴散到其他業務。
15、評論:警惕大宗商品“漲聲”背后的終端成本風險
一年多來,對于大宗商品市場的異常表現,市場似乎已見怪不怪。不可否認,目前國內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包括市場對供給端受限的炒作。在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推進下,包括鋼材在內的大宗商品供給端壓縮預期增強,或也將使得市場供需格局持續趨緊。上游商品漲價難續,但大幅降價短期或也難實現。產業鏈上成本壓力轉嫁的規律不可逆,“漲聲一片”背后,尤需警惕終端商品成本風險。
16、5月1日起電動車全面漲價
據一線市場人員透露,已有廠家發布通知五一小長假以后所有車型,在現有價格上,上調200元/輛。而部分企業,已從4月17日等不同日期開始執行新價格,部分漲價為豪華款上調120元/臺,新國標上調100元/臺。
17、國家能源局2021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
國家能源局印發《2021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2021年主要預期目標如下: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56%以下。新增電能替代電量2000億千瓦時左右,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力爭達到28%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保持較高水平,跨區輸電通道平均利用小時數提升至4100小時左右。
18、BDI指數續刷十年半新高
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周四漲40點或1.48%,報2750點,續刷2010年10月以來新高。海岬型船運價指數漲63點或1.6%,報4077點,創2020年10月初以來新高,日均獲利增加518美元至33808美元。巴拿馬型船運價指數跌4點,報2686點,日均獲利減少30美元至24176美元。超靈便型船運價指數漲60點,報2037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