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MF上調2021年全球GDP增長預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在美國強勁反彈的帶動下,2021年全球經濟將創下1976年以來最快增長速度,將2021年全球GDP增長預測從1月份的5.5%上調至6%,預計2021年發達經濟體經濟將增長5.1%,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將增長6.7%。。IMF:料全球GDP在2020年錄得下滑后將創40年來最大增幅,經濟前景存在高度不確定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新冠疫苗推廣是否成功。預計今年中國GDP增速為8.4%,此前預期為8.1%,將今年歐盟GDP增速預期上調至4%,預計今年美國GDP增速為5.4%,此前預期為5.1%。
2、3月份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57.8%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6日發布了3月份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綜合指數變化,全球制造業增速較上月繼續加快,全球經濟復蘇態勢進一步增強。3月份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7.8%,較上月上升2.2個百分點,連續9個月保持在50%以上,最近兩個月連續環比上升。
3、世衛組織: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數量連續六周上升
當地時間6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數量連續六周上升,上周全球新增病例數量超過400萬。歐洲區域新增病例略有下降,但法國、土耳其、意大利等國的新增病例顯著增加。受巴西、加拿大、阿根廷、哥倫比亞和美國等國疫情影響,美洲區域傳染率也在持續上升。
4、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前瞻
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將在周三(4月7日)召開,全球財經領袖們在召開線上會議前表示,他們周三將討論如何協調政策,以防各國經濟從疫情造成的衰退中復蘇的速度差距太大。
5、耶倫呼吁全球統一設最低企業稅率
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近日公開呼吁各國對跨國公司設定統一的最低企業所得稅稅率。拜登政府希望其他發達國家也能將跨國公司最低企業稅率提高至與美國相似的21%。美國稅收政策中心(Tax Policy Center)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企業所得稅最高稅率為25.8%,在36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排在第11位,不過在七國集團(G7)中位列第六。
6、機構評歐元區2月失業率
歐元區2月失業率維持在8.3%不變,盡管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急劇上升以及限制措施導致許多企業減少或暫停服務。由于采用了短期工作計劃,雇員工資的很大一部分被覆蓋了,歐元區的失業率一直較低。
7、英國將出臺政府支持貸款計劃
隨著英國經濟從嚴格封鎖中恢復開放,英國周二將出臺一項政府支持的貸款計劃以幫助企業獲得資金,將提供最多1000萬英鎊(約合1400萬美元)貸款。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表示,該貸款計劃將取代現有的抗疫計劃,且不影響已經推出的旨在幫助企業恢復運作的一項補貼計劃。該計劃將運作至今年年底,貸款需通過商業銀行和政府提供80%擔保才可獲取,利率最高為14.99%。
8、美國政府提出2500億美元科研投資計劃
據美國《科學》雜志網站日前報道,美國總統拜登提議,在未來幾年內為美國的科研機構投入2500億美元,以重建美國基礎設施、創造就業機會。其中1800億美元專門用于資助“面向未來的研發和技術”;另外700億美元用于與研究相關的領域——從防治流行病到支持農村地區創新等。
9、韓國2020年國債規模、財政赤字均創新高
2020年韓國國家債務規模達到1985.3萬億韓元,綜合財政收支出現71.2萬億韓元赤字,均創下歷史新高。根據韓國財政部6日公布的一份報告,截至去年12月底,韓國國家債務為1985.3萬億韓元,比前一年增加241.6萬億韓元,國債規模首次超過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中央政府承擔的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4%。分析稱,韓國國債驟增主要是因去年為緩解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曾四次編制補充預算案,導致國債規模增加逾111萬億韓元。
10、瑞銀:歐元區財政刺激力度實則大于美國
瑞銀集團指出,與傳統觀點相反的是,今年歐元區將比美國從財政刺激中獲得更大的益處。瑞銀全球經濟和策略研究主管Arend Kapteyn表示,把美國總統拜登的1.9萬億美元刺激方案與歐元區國家層面的措施和7500億歐元聯合復蘇基金做直接的比較并不恰當。他在報告中指出,“對GDP增長而言,最重要的是”與上年相比財政刺激措施的變化幅度,雖然美國批準了規模龐大的刺激方案,但很大一部分只是替代了去年的刺激措施。
11、中國已成世界第一內需市場
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突破百萬億元,實現2.3%的增長,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而2020年美國GDP下降3.5%,這一升一降引起社會各界注目。國內外經濟界比較關注我國GDP與美國的差距縮小了多少,何時能夠實現趕超,而且也關注中國國內市場規模何時能夠超越美國。實際上,我國社會總產出和國內采購總額這兩項重要指標,已悄然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這意味著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單一內需市場,但對此應全面準確看待。
12、統計局:2021年3月下旬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變動情況
據對全國流通領域9大類50種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的監測顯示,2021年3月下旬與3月中旬相比,24種產品價格上漲,25種下降,1種持平。
13、3月財新中國服務業PMI大幅升至54.3
隨著秋冬國內局部疫情基本結束、消費需求釋放,服務業擴張步伐明顯加快。4月6日公布的3月財新中國通用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服務業PMI)大幅上升2.8個百分點至54.3,連續11個月位于擴張區間,并且結束此前三個月的下降趨勢。
14、交通運輸部: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高速公路網絡
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王松波在“沿著高速看中國”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上表示,“我們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高速公路網絡,覆蓋約99%的城鎮人口20萬以上城市及地級行政中心。高速公路占公路總里程3.1%的規模,承擔了超過一半的貨運量。高速公路的發展也是我國綜合國力和實力的體現。”
15、3月份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較上月回升1.1%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6日發布,3月份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為100.3點,比上月回升1.1%,比去年同期增長1.9%。從后期走勢看,一季度經濟形勢開局良好,市場供需關系趨穩,節后公路運輸市場迎來回升期,相關物流需求有望保持小幅回升態勢,但目前市場暴露出的企業原料價格、物流成本上漲,可能對公路運價造成短期影響。
16、公安部:2021年一季度新注冊登記機動車966萬輛
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21年3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78億輛,其中汽車2.87億輛;機動車駕駛人4.63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4.25億人。2021年一季度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966萬輛,創同期歷史新高。新領證駕駛人839萬人。
17、今年第一季度我國期貨市場成交額同比增長83.08%
據中國期貨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我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18.49億手,累計成交額141.3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9.86%和83.08%。其中鋼鐵、化工、油脂油料和能源等期貨品種成交量同比增長較快。數據還顯示,2021年3月全國期貨市場交易規模增長明顯。3月全國期貨市場成交量8.01億手,成交額60.0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3.18%和78.93%,環比分別增長81.39%和71.46%。
18、花旗集團預計今年大宗商品走勢強勁 但沒有超級周期
花旗集團分析師認為,在2021年余下的時間內,大宗商品價格應會強勁反彈。這些分析師最看好的品種包括石油、銅和玉米。鑒于缺乏美元走弱和大規模石油供應中斷等因素,上漲可能并不預示著會開啟大宗商品超級周期,后者需要3到5年的全線上漲?;ㄆ祛A計,銅價未來3到6個月將觸及每噸10,500美元的紀錄高位,這可能是“周期中的超級部分”。
19、海岬型船舶運費上漲推高BDI指數
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周二漲20點或約1%,至2092,因海岬型船只的強勁需求抵消了巴拿馬型船只運費的下降。海岬型船運價指數漲134或5.6%,報2528點,刷新1月25日以來新高,日均獲利增加1109美元至20962美元。巴拿馬型船運價指數下跌53點或2.1%,報2431點,刷新3月16日以來新低,日均獲利減少474美元至2188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