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于南美洲的天然膠在18世紀末打進倫敦市場,人們在20世紀發現富有彈性的天然橡膠是制作輪胎的最佳原料,而有規模的園丘式種植橡膠,位于亞熱帶地區的國家,其特殊的雨林氣候是種植天然橡膠的最佳地理位置,優越的種植位置以及適合的氣候,使得許多東南亞國家邁入嶄新的經濟紀元。東南亞橡膠的生產可追溯到1877年,當時,有2000多顆野生種子從英國移植到錫蘭。19世紀90年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最早的橡膠園是由英國人資金所贊助,因此,受合同限制產品必須出售給英國商行,最初全球橡膠的貿易活動主要在新加坡進行,橡膠以投標制度進行。
進入20世紀之后,二戰結束之后,東南亞橡膠生產進入增長期,產量隨著橡膠種植范圍的不斷擴大而突飛猛進的增長,各國政府直接向生產國設立采購代表處,導致更多的生意流向東方市場,這個時期,從事橡膠貿易的主要是歐洲商人和華商,作為活動于新加坡、泰國以及印尼的華商成為賣方的主要策劃者,這也是目前一直活躍于產膠國供應商的華商前輩,而買方則主要來自于歐洲。隨著進入20世紀中后期之后,以中國的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為代表的東亞各國的崛起,導致亞洲各國,尤其是日本與中國對天然橡膠需求量的不斷增加,使得天然橡膠的貿易逐漸從西方轉移到東方。
從90年代開始,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涌入中國,世界工廠的美譽也從此形成,在橡膠工業方面,世界上各大輪胎公司紛紛在中國設置工廠,從事輪胎生產,進入21世紀之后,另外亞洲的印度也也開始啟動一系列改革措施振興經濟,中國與印度已經成為亞洲經濟成長的雙引擎,橡膠貿易進一步轉向到東方。從天然橡膠的需求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需求國,超過美國,例如在1995年美國作為天然橡膠的最大消費國,進口量占據全球的24.3%,而中國只有7%,但是到了2006年,美國的進口量降低至17%,而中國則大幅度上升至20%。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持續穩定的發展,中國在未來將繼續保持對天然橡膠的大量進口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