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泰媒3月10日報道,泰國國家農民議會主席巴帕9日透露,農民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能很好地自我調整,加大對在線平臺渠道出售農產品的利用。國家農民議會愿意大力支持農民發展綜合業務,將問題轉變為收入。
巴帕表示,首輪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國民眾都有點驚慌失措,封城、宵禁、生意受限、整個物流運輸幾乎停滯,給廣大農民帶來極大的影響。國家農民議會呼吁政府幫助廣大農民紓困,出臺為期3個月、每人每月5000銖的補貼措施。
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廣大民眾開始自我調整,恐慌情緒減少,經濟活動不再全部關閉,而農民也了解和掌自我預防知識,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能更好地保障自身安全,同時轉向研究學習和實際操作在線貿易業務。
巴帕還表示,因為今年是第一年,所以國家農民議會深入各地為廣大農民提供使用APP知識培訓,下一年廣大農民要能掌握并熟練使用。估計新冠肺炎疫情后通過在線開展農業事務和貿易的情況將進一步增加,但蔬菜農作物種植產量低、運輸、重新開啟關卡等部分農業會受到影響,因為有一些府的關卡的確太多,農民來不及運輸從而產生損失。而受影響最大的是出口不夠便利,集裝箱短缺使得農產品貿易量下降。
國家農民議會支持農民發展第二職業,在所在地從事綜合業務,包括在橡膠園、棕櫚園內養殖山羊、黃牛、水牛、鴨子、雞,或者在中間空隙土地種植樹木等,這些在以往不能進行,但現在政府已經批準。現在輔助經濟綜合業務模式已在多地開展,在農民的土地上種植竹子、蛇皮果或養雞鴨、種植青草等。橡膠園和棕櫚園不再完全依賴橡膠或棕櫚果,而是在原土地上獲得其他的經濟收入,并讓副業變成主要經濟收入。
對于稻田國家農民議會支持農民開展“放牛歸田”項目,以獲得并行輔助經濟收入,因自古以來牛就是經濟牲畜,只不過是發展到一定的水平之后,采用各種機械設備來代替牛,農民不得不出售牛來供子女讀書,稻草只能焚燒結果造成空氣污染。如果每戶農民養殖1對牛,可以為農民家庭建立穩定的經濟結構,甚至有一些農民家庭可以通過養殖牛、綿羊、山羊獲得耕種所需的肥料。
他表示,農民的這一番調整是將問題變成收入,因為主要的經濟作物都可以進行輔助經濟操作,支持該想法的農民都可以去進行,國家農民議會將積極??推動各項目給予支持,議會的能力雖然達不到政府單位,但議會愿意真正推動并讓廣大農民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