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商務部貿易政策與戰略辦事處指出,在全球經濟復蘇、美國貿易政策、油價及泰銖匯率等四大因素的支持下,2021年出口可望取得增長,但是仍需要密切關注風險因素,特別是第二輪新冠肺炎疫情。
該貿易政策與戰略辦事處主任透露,2020年全球貿易受到疫情爆發的重創,但是明年全球貿易可望恢復增長。世界貿易組織(WTO)預測,2020年全球商品貿易量降低9.2%,而2021年估計將增長7.2%,取決于第二波疫情的發展及各國政府的刺激及應對措施。
看好泰國2021年出口前景將恢復增長,主要是得到四大因素的支持,分別為全球經濟及貿易皆呈現復蘇趨勢;美國新任總統拜登的政策有助緩解中美及歐美緊張局勢,支持全球經濟復蘇;國際油價趨向上升;以及中央銀行控管泰銖匯率走勢。不過,該辦事處將繼續密切關注風險因素,例如第二波疫情的發展,拜登有關人權、環保及智慧財產保護的政策可能對部分泰國出口商品造成影響。
泰國出口商品應該跟著市場需求進行調整,配合消費行為的轉變,看好三大商品的出口前景,分別為食品、居家辦公相關的產品和電器以及與疫情防預相關的產品。相比下,部分耐用商品及奢侈品出口恐前景黯淡,例如汽車、與燃油相關的產品、珠寶及首飾、化妝品、鐘表及零配件、成衣等。
疫情后,泰國出口仍面臨結構性挑戰,原因是泰國重要出口商品的復蘇速度較慢,例如汽車、大米、橡膠及木薯制品等。同時,由于泰國與重要貿易伙伴國沒有自由貿易協定(FTA)及普惠關稅優惠(GSP)陸續減少,導致泰國商品的價格競爭力有限。從泰國海外直接投資(FDI)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降低,反映出泰國在全球貿易供應鏈的占比也相應減少,相比下越南、馬來西亞及印尼則能從生產商遷移基地中受惠。因此,泰國有必要加緊調整出口商品種類,提高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增加吸引海外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