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12月17日消息,目前馬來西亞超過一半的橡膠生產地區都處于閑置狀態,這對于該國作為天然橡膠領先生產國的地位構成了威脅。
根據該國的數據顯示,在120萬公頃的橡膠園中有68.3萬公頃閑置,因缺少足夠的工人來維護。與之相比,2010年只有380,760公頃土地閑置。
馬來西亞橡膠小型種植園協會(NASH)表示,隨著更多的割膠者放棄他們的小型種植園,行動限制令事情變得更糟。行動限制導致僅在2020年就有50,000公頃橡膠土地被閑置。
因此馬來西亞橡膠產量(干膠和膠乳)從2006年的128萬噸大幅跌至2019年的639,830噸。
當局政府已經作出一些努力來提升橡膠產量,特別是乳膠,并撥款1,600萬馬幣在彭亨、登嘉樓和吉蘭丹等傳統上非橡膠生產州建立“乳膠生產走廊”。
Nash最高理事會成員Abdul Halim Hassan表示,如果不解決供應過剩并不限制廉價天膠的進口的話,這種撥款似乎是不可行的。低價乳膠的供應充足且不斷增加,尤其是泰國(預計每年生產120萬噸乳膠)和越南。與此同時,國內下游行業可以從泰國和越南獲得不限數量且更加便宜的進口天膠,尤其是用于制造手套的乳膠。
他說,手套和其他基于乳膠的產品需保證長期供應,本地制造商正在尋求從其他來源以確保供應來維持他們的業務。此外,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和乳膠過敏的加劇導致合成替代品的需求增加,這對天膠構成了威脅。
醫用手套由天然橡膠的膠乳或者合成橡膠的膠乳制成。最初,多數醫用手套都是基于天然橡膠膠乳制成的,但由于美國和其他主要進口國對天然膠乳過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買家選擇訂購合成橡膠膠乳制作的手套,這對天然膠乳的需求構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