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CFO調查:再度上調中國經濟展望
CNBC全球首席財務官委員會(Global CFO Council)最新公布的第四季度調查報告,全球主要的大型企業的首席財務官們普遍將把中國經濟展望從第三季度的“穩定”上調至“溫和改善”。而美國評級僅僅為“穩定”,仍落后于中國。
2、11月份全球制造業PMI為53.9%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2020年11月份全球制造業PMI為53.9%,較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保持在50%以上。歐洲、美洲和非洲制造業PMI較上月有不同程度回落,亞洲制造業PMI較上月有小幅上升。
3、韓駐華大使:簽署RCEP為加速韓中日自貿協定奠定基礎
據韓國駐華大使館6日微信公眾號文章,駐華大使張夏成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簽署為加速韓中日自貿協定奠定了基礎。張夏成說,希望韓國與中日兩國相互合作,推進更高水平的韓中日自貿協定。
4、美國一系列援助措施即將到期,1200萬失業人口恐失去經濟來源
在長達數個月的僵局后,美國財政刺激法案仍然遲遲未能推出。盡管美國國會近期提出一項新的9080億美元規模的刺激方案,重振了市場的信心,然而這項法案背后面臨的壓力巨大:美國多項紓困救濟措施即將在年底到期,如果本次刺激法案再度落空,意味著將出現上千萬的失業人口失去經濟來源、租戶將被驅逐出家門、學生貸款償付壓力陡增等后果,從而對經濟構成嚴重打擊。
5、英國和歐盟同意恢復談判 “脫歐風波”結局仍未落定
英國脫歐貿易談判在布魯塞爾恢復,英國部長警告稱,在周五談判陷入僵局后,他們仍“處于非常困難的境地”。英國首席談判代表弗羅斯特和歐盟首席談判代表巴尼耶受命解決懸而未決的最棘手問題:建立一個“公平競爭環境”,以確保在12月31日英國退歐過渡期結束后雙方進行公平競爭。
6、前兩季度英國從歐盟國家進口的道路車輛減少逾六成
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官方日前發布的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二季度英國從非歐盟國家進口貨物的比例從45.6%增加到47.3%。ONS稱,非歐盟國家進口商品比例的上升是由中國進口商品帶動。今年前兩個季度,英國從歐盟國家進口的道路車輛減少了66.6%,從非歐盟國家進口的降幅較小,為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