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ECD下調2021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OECD(經合組織)現在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2%,預計今年經濟萎縮4.2%。OECD上次發布季度預測是在9月份,當時該機構預計2021年經濟將增長5%。
2、美國國會為避免政府停擺展開談判
本周起,美國國會開始為期兩周的談判,討論如何避免政府陷入停工。這是自大選以來美國兩黨的首次重大考驗。目前,政府對幾乎所有聯邦機構的撥款都將于12月11日到期。據眾議院一位民主黨人士說,談判在如何分配約1.4萬億美元的資金方面取得了進展,該資金將在2021年9月30日之前完成支出。但整體談判仍在進行。最終國會對此的投票可能在接近12月11日截止日前舉行。
3、美財長呼吁“有針對性的財政計劃”繼續支持經濟
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周二表示,在新冠疫情中,美國小企業仍處于危險之中,姆努欽建議為困境中的企業撥出3000億美元的款項。姆努欽認為,“有針對性的財政計劃”是幫助美國經濟從新冠疫情中恢復的最有效選擇。
4、歐元區財長同意推進救助機制改革
歐元區財長11月30日召開視頻會議,就推進歐元區永久性救助機制——歐洲穩定機制的改革達成一致。根據會后發布的聲明,歐洲穩定機制將從2022年開始為歐元區銀行業單一清算基金提供貸款支持,較最初計劃提前兩年。此外,改革還包括完善歐洲穩定機制的工具組合,強化歐洲穩定機制在設計、協商、監測歐元區財政救助方案中的作用。
5、機構評歐元區11月CPI數據
歐盟統計局周二公布的初步預估顯示,受能源成本大幅下滑拖累,11月歐元區消費者物價較上年同期降幅大于預期,錄得-0.3%。歐洲央行希望在中期內將CPI年率控制在低于但接近2%的水平。然而,在過去8年里,盡管歐央行在二級市場大量購買債券,以向經濟注入更多資金,提振需求,仍未能實現這一目標。
6、默克爾:歐盟仍希望歐英未來關系談判取得成功
德國總理默克爾30日表示,歐盟方面仍希望談判取得好的結果。但她同時強調,歐盟不會為了達成協議而“不惜一切代價”,協議必須符合各方利益。德國從今年7月1日起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任期至同年12月31日。
7、日本10月失業率升至3.1%
日本總務省1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10月日本經季節調整后的完全失業率由上月的3.0%上升至3.1%,表明受疫情影響日本就業形勢嚴峻。數據顯示,當月日本完全失業人數經季節調整后環比增加8萬至214萬。與此同時,非正式就業人員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當月派遣工、零工及小時工等非正式就業人數同比減少85萬。
8、機構評日本11月制造業PMI終值
11月,由于產出和新訂單下滑有所放緩,日本工廠活動向企穩又邁進了一步,表明日本正在擺脫新冠危機的拖累。得益于消費和出口的強勁增長,日本第三季度從戰后以來最大的經濟衰退中反彈,實現了有記錄以來的最快增長,盡管新冠病毒卷土重來給經濟前景蒙上了陰影。
9、11月財新中國制造業PMI升至54.9 創十年來新高
疫情后經濟恢復持續加速,11月中國制造業運行出現十年來最強勁改善。12月1日公布的11月財新PMI錄得54.9,高于10月1.3個百分點,為2010年12月以來最高值。這一走勢與統計局制造業PMI一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1月制造業PMI錄得52.1,較10月回升0.7個百分點,升至2017年10月以來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