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交部:RCEP簽署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里程碑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趙立堅表示,經過8年談判,RCEP在昨天順利簽署,這標志著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終于建成,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里程碑。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的背景下,RCEP得以簽署,將有力地促進地區經濟復蘇、拉動全球經濟增長,這體現了各方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堅定支持開放、公平共贏的多邊貿易體制,致力于堅持團結合作、應對挑戰。
2、日本第三季度實際GDP創紀錄增長21.4%
日本內閣府16日發布的統計結果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上升5.0%,按年率計算增幅為21.4%,為有可比數據以來最大增幅。
3、德國央行:德國第四季度經濟可能停滯甚至衰退
德國央行表示,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飆升迫使政府對公眾生活施加新的限制后,今年第四季度經濟可能停滯甚至萎縮。雖然與春季相比,國內的限制力度較弱,且更加集中在餐飲招待和休閑活動領域,但是出口卻受到歐洲各地疫情復發的沖擊。總的來看,預計經濟受到的沖擊會小于3月和4月。明年,財政政策能發揮穩定經濟的作用仍然十分關鍵。德國央行表示,政府有足夠的空間在必要時顯著擴大公共穩定措施。
4、德國官員稱防疫限制措施可能持續“數月”
德國經濟和能源部長阿爾特邁爾15日對媒體表示,德國應對疫情的防疫限制措施可能將持續四到五個月,不要期望這些措施被很快解除。阿爾特邁爾說,如果不希望看到單日新增5萬例確診病例,就不應認為防疫封鎖措施應盡快放寬。
5、摩根士丹利:2021年全球經濟的3大特征
一、全球經濟同步復蘇。摩根士丹利預計全球經濟在2021年的增長年率為6.4%,高于市場5.3%的一致預期。二、新興市場經濟體登上通貨再膨脹快車。三、美國通脹機制發生變化。
6、今冬首輪大范圍雨雪即將上線
中國氣象局針對即將到來的大范圍雨雪天氣召開通氣會。17日至19日,我國中東部地區將迎來一輪大范圍強雨雪、大風降溫天氣。此次天氣過程雨雪范圍廣、強度強、東北地區陣風風力大、降溫明顯,北方到長江中下游一帶地區降溫幅度在4℃-8℃左右,東北地區局地降溫幅度將超過10℃。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表示,這也是今冬首輪大范圍雨雪,河南、山東、遼寧東部和吉林中部等地,絕對日降雨量有可能突破歷史同期極值。
7、商務部:1-10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6.4%
商務部披露,1-10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8006.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4%(折合1150.9億美元,同比增長3.9%;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增幅比1-9月提高1.2個百分點,延續了穩中向好態勢。
8、統計局:中國10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
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9%(以下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增速與9月份持平。從環比看,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78%。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
9、1-10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1.8%
1—10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83292億元,同比增長1.8%,增速比1—9月份提高1.0個百分點。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69183億元,下降0.7%,降幅收窄0.8個百分點。從環比速度看,10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3.22%。
10、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3%
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576億元,同比增長4.3%,增速比上月加快1.0個百分點。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4868億元,增長3.6%。
11、1-10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6.3%,1-9月為增5.6%
1—10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16556億元,同比增長6.3%,增速比1—9月份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86298億元,增長7.0%,增速提高0.9個百分點。
12、10月發電量同比增長4.6% 增速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表示,10月份,發電量609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6%,增速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日均發電量196.6億千瓦時,環比減少13.9億千瓦時。1—10月份,發電量6028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
13、10月份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增長
國家統計局表示,10月份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增長,“六穩”“六保”任務落實成效進一步顯現。但也要看到,全球疫情蔓延在歐美等國家造成二次沖擊,進一步遲緩世界經貿復蘇進程;國內經濟仍處在恢復進程中,經濟全面恢復仍面臨諸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