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盛:2021年大宗商品將迎來結構性牛市
周四高盛發布了最新研究報告,預計2021年,大宗商品即將步入結構性牛市。基礎金屬和農產品的短期上漲空間遠大于原油;在它們的價格開始上漲之前,庫存量將會減少。
2、IMF:印度經濟二季度劇烈萎縮超預期
日前,IMF大幅下調了對今年亞洲經濟增速的預測,預計亞洲經濟今年將萎縮2.2%,印度經濟二季度的劇烈收縮超出預期,同比收縮24%,預計在未來幾個季度中將緩慢復蘇。
3、美國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刷新今年3月底以來新低
美國至10月17日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錄得78.7萬人,刷新今年3月底以來新低;美國至10月10日當周續請失業金人數錄得837.3萬人,為連續第4周下降,且為3月底以來首次低于1000萬。
4、外國學者:中國經濟規模有望在2030年超美
牛津經濟研究院亞洲經濟研究主任高路易(Louis Kuijs)日前刊文稱,盡管下調了長期增長預測,但中國經濟仍相對強勁,預計中國2020-2030年的平均增長率為4.5%,中國經濟規模有望在2030年超過美國。在我們的長期預測中,中國仍將是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作者特別強調,外部與中國大幅脫鉤的可能性仍然不大。
5、世界銀行:石油需求可能會受到新冠疫情的持久影響
世界銀行將2020年和2021年的平均油價預期從4月份的預測水平分別調高到每桶41美元和44美元,需求緩慢復蘇的力度與供應限制放松相匹配。不過上調后的預期值仍遠低于2019年的61美元水平。在能源市場以外,金屬和農產品價格料走高。
6、原油期貨周四收高
原油期貨價格周四收高。美國上周初請失業救濟人數降至疫情爆發以來新低,抗疫紓困計劃出現進展跡象,使原油需求前景好轉。紐約商品交易所12月交割的西德州中質原油(WTI)期貨價格上漲61美分,漲幅1.5%,收于每桶40.64美元。倫敦洲際交易所12月份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73美分,漲幅1.8%,收于每桶42.46美元。
7、商務部:1-9月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增長明顯
商務部表示,今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對全球跨境投資造成較大影響的情況下,1-9月,中國對外投資保持總體穩定,中國企業對境外部分地區和部分領域的投資逆勢上揚,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增長明顯,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30.2億美元,同比增長29.7%。
8、中歐工業對話磋商機制部署下一步中歐原材料合作
前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常國武副司長、歐盟增長總司格溫諾·科西戈司長共同主持召開了中歐工業對話磋商機制原材料工作組第十次會議。會上,中歐雙方本著加強信息分享、增進互信合作的態度,就原材料行業運行情況、化解過剩產能最新進展、原材料領域重點工作和相關政策等方面進行了充分交流;就推動原材料行業健康發展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建議,并對下一步中歐原材料合作進行了展望。
9、工信部: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
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黃利斌介紹,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累計增速實現由負轉正,工業生產基本回歸正軌。此外,前三季度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9月,中小企業國內訂單、出口訂單指數分別為43.5%、48%,連續7個月回升,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已連續7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上方。
10、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推動制造業和金融發展良性循環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工信部將積極配合金融相關部門,加強落實已出臺的金融政策,深化中小金融機構治理機制改革,推動金融全面對外開放,防范和化解各種金融風險,保持企業資金鏈穩定,推動制造業和金融發展良性循環。
11、工信部:國內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投資累計超過了2萬億元
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黃利斌22日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成為引領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重要力量。國內全產業鏈投資累計超過了2萬億元,日益成為發展的新動能。
12、中汽協:預計今年全年汽車產銷量降幅可能會在4%左右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對2020年前三季度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及發展趨勢進行了介紹,商用車受國三淘汰、基建因素影響表現強勢;乘用車低端車型和豪華車兩極分化明顯;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進入轉型升級時期;庫存方面略好于去年水平;行業效益恢復態勢良好。此外,對于未來汽車市場趨勢保持謹慎樂觀態度,預計今年全年汽車產銷量降幅可能會在4%左右。明年預計受國家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產銷有望呈小幅增長。
13、乘聯會:10月狹義乘用車零售市場在195.5萬輛左右
乘聯會表示,終端監測結果顯示,10月以來總體市場折扣率約為16.1%,相比上月基本持平。廠商全力沖刺全年銷量目標,營促銷力度有加大的趨勢。據經銷商調研顯示,今年10月廠商零售目標同比增長6.4%,約占總體市場80%的樣本量,初步推算本月狹義乘用車零售市場在195.5萬輛左右,同比增長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