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辦新聞發布會,商務部部長鐘山、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副部長錢克明在會上介紹了“推動更高水平開放,促進商務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
“70年來,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商務事業也取得了輝煌成就。”鐘山表示。
對外貿易規模居全球第一
鐘山介紹稱,我國外貿在突破封鎖中艱難起步,1957年我國創辦了廣交會,打開了通向世界的窗口。改革開放后,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外貿持續快速發展。1950年我國進出口總額只有11.3億美元,規模非常小,到2018年達到了4.6萬億美元,成為了全球第一貿易大國。同時,貿易結構不斷優化,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成為出口主體,民營企業成為對外貿易主力軍。進出口更加協調,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也更加協調,中國每年進口超過2萬億美元。外貿在促進增長、擴大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1.8億人以上。
“當前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戰略,國際國內商務環境大幅度改善,特別是在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劉向東9月29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鐘山指出,從經濟特區、開發區到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從正面清單到負面清單管理,從“外資三法”到《外商投資法》,我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營商環境越來越好,中國成為外商投資的熱土。利用外資的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我國吸收外資是1383億美元,居全球第二位。
“到去年底,我國累計利用外資2.1萬億美元,外資企業有96萬家。外資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外資占比明顯提升,去年以來,一批新的外資大項目在中國落地。外資企業貢獻了近20%的稅收,在激發創新活力、帶動產業升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鐘山表示。
多措并舉穩外貿
鐘山表示,目前我國外貿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個挑戰既有外部的,也有內部的。穩外貿是我們國家“六穩”的重要內容。商務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采取了多種措施,全力以赴穩外貿,推進外貿高質量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規模穩定。推動出臺新的穩外貿措施,不斷優化服務,提高外貿便利化水平。同時,出臺了許多“實招”,幫助企業排憂解難。中國的企業面臨的困難也較多,特別是受到經貿摩擦的影響,但中國企業通過加強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提高質量,通過開拓市場,完善國際營銷網絡,競爭力不斷增強。
二是質量提升。高技術、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快速增長,比如集成電路、成套設備、醫療器械出口的增長大大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通信設備、新能源汽車在國際市場上很受歡迎。
三是結構優化。國際市場布局進一步優化,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的比重達到了30.1%。商品結構也持續升級,機電產品的出口占比已達57.9%,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比達到28.3%,民營企業的活力進一步增強,出口占比已超過一半,達到51.4%。
談及今后還會采取哪些措施以更好地穩外貿,鐘山表示,一是在政策落實上下功夫,推動穩外貿政策盡快落地、早見成效。二是在優化市場布局上下功夫。要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鼓勵企業開拓新興市場,完善國際營銷網絡。三是在高質量發展上下功夫,要強化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做強一般貿易,提升加工貿易,發展其他貿易。同時,我國還要積極地擴大進口,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