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周三公布的數據,5月CPI同比上漲2.7%,創15個月新高,比4月上升0.2個百分點。
“CPI漲幅擴大的主要原因是翹尾因素和食品價格上漲。”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周三分析認為,5月CPI翹尾因素為1.5%,比4月上升0.2個百分點;而新漲價因素為1.2%,與4月持平,上漲壓力較小。食品價格上漲7.7%,為2012年1月以來最大漲幅,其中豬肉價格和鮮果價格漲勢較強。
數據進一步顯示,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8.2%,漲幅比4月擴大3.8個百分點,為2016年6月以來的高點。鮮果價格同比上漲26.7%,漲幅比4月擴大14.8個百分點,處于歷史高位。
此外,非食品價格和核心CPI同比漲幅略有下降,為近兩年半的低點。非食品價格和核心CPI穩中略降,同比漲幅都為1.6%,都比4月下降0.1個百分點,為2016年9月以來的低點。教育文化和娛樂、醫療保健分別上漲2.6%、2.5%,漲幅相對較明顯。
“豬肉價格上漲周期已經形成,將成為年內拉動CPI上漲的重要因素,目前生豬存欄量以及能繁母豬存欄量仍在快速下降。盡管采取了擴大進口等相關增加供給的措施,未來生豬供應量減少將導致豬肉價格存在繼續上漲的壓力,部分月度CPI同比漲幅可能會高于3%。6月之后進入新鮮水果供應旺季,鮮果價格有望回落。”劉學智進一步認為,下半年CPI翹尾因素明顯下降,非食品價格和核心CPI漲勢平緩,不存在顯著的通脹風險,全年CPI平均漲幅有望落在3%以內。
同日公布的PPI年內首次出現回落。數據顯示,5月PPI同比上漲0.6%,漲幅比4月下降0.3個百分點,年內首次漲幅收窄。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0.6%,漲幅比4月回落0.3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9%,漲幅與4月相同。生產資料價格下降,反應出當前生產狀況偏弱。PPI同比漲幅中,翹尾因素影響約為0.6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僅為0,表明受到需求偏弱的影響,工業價格指數上漲動力不足。
劉學智表示,5月以來主要產品價格上漲勢頭明顯減弱,部分工業產品價格明顯下降,PPI上漲動力減弱。由于工業生產和需求偏弱,PPI新漲價動力不足,下半年可能整體處于小幅增長,全年漲幅在0.5%以內,不排除部分月度負增長的可能。當前和未來一個階段,政策應更多關注需求不足問題。
廣發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郭磊博士則認為,目前通脹走勢進一步強化了通脹可控的印象,這一特征有利于政策空間的打開。二季度以來,在外部貿易環境超預期變化之下,穩增長的必要性進一步上升。